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高屋建瓴地分析了201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条件,指出:2010年发展环境虽然有可能好于去年,但是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之所以说“极为复杂”,是因为各种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此长彼消,短期问题和长期矛盾相互交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中“两难”问题增多。
一、国际环境条件分析
总的看,2010年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具有“两面”或“双向”特点,即向好趋向和不利趋向相互交迭,表明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
1.世界经济有望恢复性增长,但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2009年,世界经济出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首次负增长。各国在应对危机中,采取了一系列金融救援政策或经济刺激政策。这些政策的效应正在显现。如果国际经济、金融领域不发生重大的意外事件,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有望转负为正,实现恢复性增长。但同时,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因为复苏主要是依托各国政府超常的强力政策的刺激。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实体经济的持续回升尚面临较多困难,而经济复苏也尚未带来就业的增长,私人消费依然疲软,企业投资意愿低迷。
2.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但风险没有完全消除。2008年春夏,美国次贷危机迅猛演变为金融海啸。当时,美国许多著名的大型金融机构纷纷陷于严重亏损的困境,或宣布破产,或被收购、接管。一年多来,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信贷市场的各项风险指标相继回落或接近危机前的水平。但金融风险并未完全消除。美国等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的资产损失严重,去杠杆化和清理坏账的过程尚未结束,新的资产泡沫和政府债务危机的风险还在积聚,不排除再度出现局部性金融震荡的可能。
3. 各国经济刺激政策取得一定成效,但退出抉择艰难。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各国纷纷出台的刺激政策对于经济复苏起到了一定的重要作用。但这些政策的退出却遇到了难题:如果过早退出,收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可能导致复苏夭折;如果过晚退出,有可能诱发政府债务危机、通货膨胀、资产泡沫等风险,各国刺激性货币政策已使市场流动性大量增加,有可能导致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震荡走高;如果各国在退出的时机和力度上不一致,又有可能导致大规模的国际套利,引发国际资本市场、主要货币汇率的剧烈波动。
4.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没有改变,但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经济全球化,即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等经济活动在全球范围内的拓展,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发展和国际分工发展到较高水平的必然结果,其深入发展的大趋势不会改变。然而,国际金融危机及其所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也导致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和急剧升温。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了解决国内就业问题,迫于国内政治和经济等压力,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采取了许多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给世界经济的持续复苏造成巨大威胁。
5.世界经济格局大变革大调整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但产业竞争、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仍错综复杂。世界经济格局大变革大调整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新的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的酝酿和兴起。这将使人类社会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孕育着新的重大发展机遇。但各国在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的过程中,围绕战略型新兴产业而展开的科技竞争、人才竞争也将会日趋激烈。与此同时,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等一些全球性问题错综复杂,也会形成新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