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平使命-2009"中俄联合军事演习正式开始之际,新华社军事记者李宣良与著名军事专家罗援少将、国防大学教授欧阳维大校,围绕此次演习的目的意义、科目设置、演习地域等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对话,对这次演习进行了全方位深度解读。为广大网民如何全面观察和理解此次演习,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以下是李宣良与罗援、欧阳维的对话全文。
焦点一:演习彰显中俄两国军事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李宣良]"和平使命-2009"中俄联合军演已于22日上午正式开始。两军从战略决策者,到战役指挥者,再到战斗实施者,将同帐论兵、并肩战斗,可以看出中俄两国军事合作的深度与广度。那么,两位专家怎么解读这次演习的目的?
[罗援]我认为这次演习的目的是,深化两国和国际社会在反恐领域的务实合作,震慑和打击国际恐怖势力,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安全稳定。
自2005年以来,中俄两国在双边或在上合组织框架内举行了两次联合军事演习,均以"反恐"为主题,以"和平使命"为代号。这充分表明了两国人民对于和平生活的追求和热爱,充分展示了两军合作打击恐怖主义的坚定决心。
这次联合军演的意义在于:一是进一步巩固和推进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二是增进中俄两国军事领域的信任,推进两军关系进一步发展;三是展示两军联合打击恐怖主义的决心与能力,震慑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三股势力";四是相互学习和借鉴对方军事训练方面的有益经验,对我军而言特别是要借鉴俄军在反恐方面积累的实战经验。
[欧阳维]我想特别强调一下这次演习的军事意义。两国都出动了一定数量的先进武器装备,动用了陆空两个军种,演练战略筹划、战役指挥和战术行动几个层次的课题,应当说对双方指挥机构和部队的锻炼都很大。俄军进入我国境内东北地区与中国军队进行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在我国历史还是第一次。64年前,洮南及其附近地区位于1945年苏军对日作战中后贝加尔方面军进攻地段,今天我军以新力量、新面貌与俄军在这个地区举行联合军演,以应对共同威胁也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焦点二:"机制化"表明上合组织军事合作日趋成熟
[李宣良]从"和平使命-2005",到"和平使命-2007",再到今年的"和平使命-2009",这标志着"和平使命"系列演习已经"机制化",标志着上合组织内的反恐军事合作已经"机制化"。在两位专家看来,"机制化"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罗援]所谓的机制化有三层含义:其一是相对固定化,不会因人、因事、因时而轻易变动;其二是相对制度化,有一套比较成熟的模式、程序、方法和规则;其三是相对系列化,要有延续性,不会一代而终。从三次"和平使命"系列演习来看,符合这三个要素,因此说,中俄军事合作是成熟的、可信的。
[欧阳维]联合军事演习的机制化,表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的伙伴关系是稳定的,战略利益基本是一致的,进行军事合作的愿望也是共同的。特别是中俄之间连续举行较大规模的跨境联合军演,显示出两国间军事互信是不断增加的,希望通过机制化的方式稳定两国的军事关系。它还说明为了安全利益,中俄两国军事关系仅停留在高层互访、人员培养、武器贸易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已经不够了,还需要在联合军事行动方面进行更加务实的合作,共同应对安全威胁。在新的战略形势下,看来这种趋势正在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