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应对物价压力
为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中央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发展生产、保障供应、加强监管、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生活补贴等一系列措施。既有货币政策上的调整以收缩流动性,也有为了抑制价格不合理上涨、规范市场秩序和稳定公众心理预期,对部分重要商品实行临时价格干预等举措。
蔡玲委员认为,物价上涨的根源在于流动性过剩,因此,要坚持从紧的货币政策,央行这一段时期以来采取的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息等货币政策,对控制总量起到了一定作用。她同时建议,一旦发生价格波动超出预期,一定要认真落实国家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对部分重要商品实行提价申报和调价备案制度。否则,就可能引起商品价格的轮番上涨。同时,应对不正当的价格竞争进行查处,但是界定要明确,方便百姓可以根据市场情况随时举报,对囤积居奇、搞价格联盟的漫天要价形成威慑力。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发改委主任李妙娟则表示,解决物价问题不是纯粹控制物价就能够解决的,它涉及到供应、生产、销售、储存等各个环节,应当系统来考虑这个问题。要慎行临时价格干预。市场经济下,政府在管理物价方面还是应该主要在市场供应上考虑。要想治本,只能是在供应、市场、生产这些环节都有保障。同时还要兼顾各方面的利益,特别是在一般农产品价格的控制上要兼顾农民的利益,还有低收入群体利益。
粮价是百价之首,对于稳定物价具有重要意义。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表示:“今年的重点是要稳定物价,在粮价已经领涨的情况下,原则上所有(粮食)出口都要叫停。”
“最难解决的是农产品价格上涨问题。”厉以宁委员说:“猪生长周期较长、中国的养猪方式主要是散养、养猪饲料价格上涨,这些都造成养猪成本较大,不同程度降低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他建议,首先应该多投资鼓励养猪,通过建立大规模、机械化养猪场增加猪肉供应;其次是给农民上保险,“这要落实到政策上”。
蔡玲委员认为,稳定物价,政府需要考虑到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保障问题。她说:“要看到这一轮物价上涨给低收入群体带来了比较大的影响,在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收入逐年增加的情况下,应适当拿出一部分财税收入对他们进行必要的补偿和补贴。应当建立一套联动机制,和整个物价水平的上涨挂钩,并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补偿,用于其最必需的生活,使这部分群体不会因物价上涨导致生活水平降低,这也是今年解决物价问题的重点任务。”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副主席厉无畏建议,通过减低税负,让国家、资本和劳动者共同承担物价上涨的压力,是现阶段防止结构性物价上涨向通货膨胀转变的有效途径。
“当前,关键在于防止物价形势出现通胀预期。”蔡玲委员表示,2008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地区遭受的冰冻雨雪灾害一定程度上加剧了CPI的高企,再度引发公众对雪灾可能导致新一轮物价上涨的担忧。消除这种担忧,“需要完善重要农产品的储备体系,增加供给,便于在应急救灾时不至于引发食品抢购,导致物价异常波动。”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进出口银行行长李若谷表示,经济发展有其周期性,百姓要理性地、健康地看待经济中出现的一些波动。要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刻意去做心理预期,不要去抢购甚至去储存一些产品。“这反而会推动物价上涨。”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博导、数理统计研究出身的郑祖康委员建议,成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监测委员会,研究预测国内外物价变化,最终给出未来三个月、六个月的CPI预报,以消除人们的通胀预期。他的理由是,当前物价上涨受很多国际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国际市场大宗物品,包括石油、煤炭、钢铁、金属、粮食等价格进行监测和预测,全面掌握全球物价信息。通过对国内外现货、期货市场的价格研究,从中获得物价走势信息,并及时提出调控物价的建设性意见。
代表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已有体现,如从抓农副产品的生产到抓市场供应、从抓粮食生产到健全储备体系,从抓对低收入群体的适当补贴到抓市场监管,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串通涨价、散布涨价谣言、蛊惑人心等违法行为,保持市场的正常秩序等等。
尽管由于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还将存在,今年价格上涨的压力仍然较大,同时,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升,房地产等资产价格上涨过快,防止通货膨胀的任务相当艰巨,但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3月6日上午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明确表示,我们有决心、有条件、有措施努力实现调控目标,保持价格总水平不失控、总体稳定。作者:鄢来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