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第107届广交会如期“收官”。据有关负责人介绍,本届广交会的人气和出口成交均呈恢复性增长,但尚未达到危机前的水平。
昨日下午1时,琶洲展馆内外已是一片忙碌景象:参展企业开始忙着“收摊”,纸箱、胶带、样品等四处散落,有的参展商还在争分夺秒,和外商进行最后一笔的谈判,有的展位则悬挂出“ONSALE”(样品出售)的字样,吸引了不少人前来抢购。
下午4时左右,七八成展位已经样品一空,只剩一两个工作人员守着展位。境外采购商开始拎着大包小包往外走,出口等出租车的地方开始排着长长的队伍,而国内参展商也开始雇人拖着纸箱往货车上搬,对于他们来说,金融危机触底反弹后第一年的广交会已经落幕。
增长
呈现恢复性,但尚未达到危机前水平
据广交会副秘书长、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发言人陈朝仁介绍,本届广交会到会采购商和出口成交呈现恢复性增长,但未达到危机前水平。
他说,目前从外部形势上看,世界经济开始出现复苏迹象,但复苏基础仍然脆弱,欧洲金融风险重新扩散,商品价格和汇率波动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些都可能成为影响我国外贸出口的不确定因素。
根据有关数据统计,截至5月4日,共有212个国家和地区的203996名境外采购商到会,比去年秋交会增长8.4%,比2007年同期下降1.3%;出口成交额达343亿美元,比去年秋交会增长12.6%,比2008年同期下降10.3%。
到会采购商人数位居前三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香港地区27821人;美国11274人;台湾省9249人;而在产品成交方面,机电商品、轻工产品、纺织服装分列成交商品类别前三位,占比分别达46.9%、29%和11%。
陈朝仁表示,由于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出口运行仍存在着诸多变数,形势也远比预期的复杂。由于不少出口企业担心政策变化,加上面临成本上涨、贸易保护加剧的压力,企业不敢接长单、大单,3个月以内的短单占比高达53%。
转型
从“要我转”变成“我要转”
琶洲展馆的13号馆里,广东明朗生活用品公司董事长陈朗正在向客户展示他们的最新产品:“七十二变”的拖把,可以从正方形变成长方形,从梯形变成大三角形,灵巧的角度设计,让使用者轻松清扫每一个角落;扫把上的毛用久了会弯曲,在扫把柄处装上一个特制的外套,小小创意便可解决生活中的烦恼。此外,他们还打算推出添加生物抗菌剂的抹布、可计算消耗多少卡路里的地拖……
“我们的产品浑身上下都是设计专利,我敢说在同类产品里已经达到世界顶尖水平!”陈朗不无骄傲地说。
在广交会上逛馆,让记者感到眼前一亮的,不是企业主掐着指头计算着比上届多收了多少订单,而是他们那种在介绍自己琳琅满目的新产品时的自豪感。
CBC公司的曾小姐说,客户来到展位第一句话就问哪些是新品。有欧洲客户因为“火山灰”影响而无法参会,仍然通过电邮积极下订单。“因为我们的产品设计得很漂亮,客户相信肯定有销路!”
如果说在前两届广交会上,外贸企业千方百计推出新品是因原材料等各种成本上涨而达到“曲线提价”目的,或者是以创新来留住难得的客户的话,那么在形势好转的今天,广东外贸企业已经深谙创新才是竞争力之理,他们已将自主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湛江鸿智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宋亚养告诉记者,该公司自主研发了一款具备菜单记忆功能的电饭锅,售价高达38美元,颇受市场欢迎。针对不同市场的需要,他们还设计了不同材质的内胆,比如欧美喜欢不锈钢内胆、东南亚偏爱紫砂内胆等。
这一点从数据上也得到反映。据统计,一季度,我省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大幅增长48.3%,规模远超危机前同期水平,占全省进出口比重提升至36.4%,比2009年提高3.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加工贸易出口比重降低,结构进一步优化。一季度,我省加工贸易出口占比为59%,同比降低2.9个百分点。
在广交会二期开幕首日,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考察展馆之后高兴地说,很多企业已经从原来单纯的生产、加工和代加工,转变成一头搞设计、一头搞营销,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要通过市场的信号,引导企业从“要我转变”变成“我要转变”,从而成为企业自觉的行为。“如果中国企业能够一头掌握设计、一头掌握市场的营销,企业生命力就会大大增强。”陈德铭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