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铁轨上的医院
中国农村有数百万名白内障患者,因为贫困和医疗资源不平衡而无法得到治疗。“健康快车”专为这一特殊群体而设立,是中国唯一建在火车上的眼科医院
本刊记者/杨时 (发自四川资阳)
文/李赫然 摄影/本刊记者刘震
早晨7点40分,东风镇双龙村60岁的村民熊泽祥,在护士的带领下,摸索着来到检查室,等待医生叫他的名字。熊泽祥患白内障多年,去年双眼失明,只能觉到眼前人影晃动。“家里有鸡屎,都分辨不出来,得闻一闻才知道。”他说。
他正等待着一次手术。不过,这里不是医院,而是四节火车车厢。车内有顶级的白内障手术设备和来自北京的医学博士。这四节车厢被称作“健康快车”。它们挂在机车后端,穿梭于中国贫困地区,免费为各地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已逾十年。
他右眼会恢复正常,但左眼依然“盲”着
8点半,熊泽祥穿上手术罩衣,把头发塞进手术帽,坐在手术室门口。“熊泽祥,对吧?做哪只眼睛?”护士从口罩后面问。“右眼。”熊泽祥指了指。“只说话,不用手。一会儿手术也不许动。”护士指导他睁开眼睛,为他冲洗眼底,“我给你点麻药,然后就闭眼休息,不能睁开。”
“哦。”熊泽祥答应着靠在车厢上,有药水从眼角慢慢流下来。窗子涂上黑色的遮光胶。车厢被分割为两个手术间和一个在中间的消毒室。两套专门治疗白内障的超声乳化设备分立两旁。每个手术台前,都有一位医生、两位助手。消毒室有一位护士。医护人员正准备手术用具,绿色的手术服,一次性乳胶手套和成套的刀具,让车厢有了手术室里特有的青绿色调。
列车窗外,弥漫着燃烧垃圾的刺鼻味道,偶尔有大型货车轰隆隆开过运送粮食??列车停靠的地点,是四川省资阳市国家贮备粮库的铁路盲端。
十分钟后,熊泽祥躺上手术台,重重防护布包裹,只有右眼露在外边。主刀医生侯宪如用扩张器把他的眼睛撑开。右眼的黑眼球上,蒙着一层白色的雾,投影到医生身后的大屏幕上。那层雾泛着青绿色,阻挡着光亮的渗入。细小的手术刀在黑眼球周边轻微划过,一丝血红渗出来。熊泽祥一动不动。
熊泽祥1969年入伍,1974年专业回村。“我家连两千块都拿不出来。”熊泽祥说。2009年2月初,一张宣传单从镇医院发到各个生产队,通知免费做白内障检查,“筛选上的免费手术”。“老百姓之间就传开了,3月21日我们就到市人民医院检查。”他说。
到市人民医院前,镇上的医生先进行一次粗筛。熊泽祥有幸入选。他等了三个月后终于登上了这“趟”列车。这一天要进行手术的有34位患者,大都是他同村或邻近同乡,所经过的筛选过程大致相同。
手术进行了十分钟,医生用超声乳化器械清除白内障,植入一个新的晶体。这个晶体如果放到当地医院,以质量高低区分,价格从2200元到3800元不等。
健康快车基金会项目主任刘英霞介绍道,车上各种费用平摊到每人身上是2000元。“其中950元是治疗所需的费用,另一半是给地方配合医院的费用,以及铁路调度等方面的费用。”这些资金全部由基金会拨出。基于健康快车“广覆盖”的原则和经费原因,20岁以下的患者做双眼手术,20岁以上只做单眼,80岁以上不予手术。
熊泽祥一家六口——他和老伴、儿子儿媳、两个孙子。家里卖粮每年收入4000多元。曾在广州烫衣打工的儿子,因工厂倒闭而如今辗转到内蒙,在工地打地基。“有活路时一年一万多,没活路时一年八千。”熊泽祥说,家里还要靠儿子。这样的收入水平在当地占到“百分之九十”。对这些村民来说,治疗白内障的几千元钱如同天文数字。已经加入“新农合”(农村合作医疗)的当地村民,也要自己负担一千多元。“要是没这个免费的,我就不治了么,瞎就瞎喽,这么大岁数了。”和他同村的刘茂荣在一旁说。他们所在的生产队一共有120人左右。据熊泽祥介绍,双眼完全失明者有七八人。
“最后打一针,有点疼。”医生侯宪如对熊泽祥说。针头扎进去,白眼球边缘鼓起一个水泡。熊泽祥哆嗦了一下,被护士扶起来。“哪都不要摸,坐下休息一会。”护士对他说。他的右眼多了一块纱布。隔天,他右眼视力就会恢复正常,但左眼依然“盲”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