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家,股票市场最为敏感的字眼。在投资者的印象中,他们已随2006年“江南第一猛庄”(金信信托)的倒下而销声匿迹。然而,自上证综指从6124点一路跌破2000点后,一种新的“坐庄模式”在熊市中悄然兴起、蓬勃发展。一股股神秘资金通过交易所大宗交易平台接盘“大小非”和“大小限”筹码(下称大宗交易),主动出击,制造出种种获利机会。
这些神秘资金缘何能在短时间内聚沙成塔,这些自诩为“另类庄家”的神秘群体到底是些什么人,他们惯常的操盘手法又有哪些?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期通过深入调查发现,“坐庄”是这些资金生存的重要根基,他们通常采取“游击战术”,通过“化整为零”的手法,集中力量利用多个账户在短时间内买卖某只个股,拉升股价,不论成败均在短期内出货,博取大宗交易平台与二级市场之间的“套利空间”。
一桩“刀口舔血”的买卖
自大宗交易“坐庄模式”被“发明”以来,各路资金纷纷介入,希望从中分得一杯羹。
“这恐怕是一桩刀口舔血的‘搬砖头买卖’。92折,加上中介的佣金回扣,还有过桥资金的利息和做价成本,最终的接盘成本恐怕得超过95折了。”良创投资的范先生粗略看完整份协议,关注点自然落在了交易价格上。
该协议是一笔即将谈成的A公司约900万股的大小非转让交易。根据初步计划,范先生将作为这宗交易的买方,从A公司即将解禁的“大非”手中,联手11个账户,选择合适的交易日,通过交易所的大宗交易平台,一次性接走该股东计划抛售的股票。在此笔交易中,“大非”不负责资金筹集,也不分享二级市场抛售后所取得的利润分成,仅仅作一次简单的卖出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