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09:应变全球化
2003年以来,由于中国金融业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与全球经济的联动性增强,金融工作的难度增加。
正是从这一年起,我国经济开始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货币信贷增速明显,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物价上涨明显。从2003年至2007年,GDP增长每年都在9%以上,2007年,更是高达11.9%。与此同时,贸易顺差也由2003年的320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622亿美元。
一个结果就是,外汇储备规模的快速增长,外汇占款的持续扩大,使央行不得不投放基础货币,而长期的流动性过剩必然导致货币贬值,容易引发资产泡沫风险。基于此,央行开始多管齐下化解流动性风险。2003年4月至2008年5月,央行共发行票据15.5万亿元;从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25日,先后1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共8.5个百分点,达到17.5%。
然而,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金融环境再次生变。对此,《瞭望》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周刊综合多位权威人士观点,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金融环境更加复杂,货币政策调整的难度加大。2008年,货币政策从“稳健”到“从紧”再到“适度宽松”的蜕变,就是市场变化复杂性的直观显现。
其二,中国金融强国之路启程。今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国际金融危机正是中国金融业由大到强的升华机会。(张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