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新中国金融史,就是一部新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史
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失败教训时曾分析认为,“没有控制住法兰西银行”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沿着这种脉络,中国银行研究员王元龙告诉《瞭望》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周刊,正是基于“金融工作关系国家命脉”的认识和判断,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是“前30年”大一统的国家银行体制,还是“后30年”的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时期,国家一直重视发挥金融业在促进经济良好运行中的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在接受《瞭望》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周刊专访时更具体地解读说,从新中国成立时期的打击投机倒把和加强金融管理,到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治理通胀的三大战役,从体制转轨时期金融体制改革,到新时期应对复杂国内外形势的政策较量,不同时期金融工作的重点,不仅根源于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更为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起到了扬帆护航的作用。
1949-1952:重建金融“山河”
“新中国成立时,我们面临的其实是国民党政府留下来的‘烂摊子’。”谈及央行初创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张健华将其形容为“经济崩溃、物价暴涨、国力衰微、民生凋敝、百废待兴”。他告诉《瞭望》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周刊,为了支持国民经济恢复,央行在这一时期承担着四项基本任务:
一是建立独立、统一的货币体系,使人民币成为境内流通的本位币,与各经济部门协同治理通货膨胀。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成立并发行中国人民银行钞票(简称“新币”)时,各解放区还流通着冀南币(包括鲁西币)、晋察冀边币、北海币和西农币。为了保护人民财产,采取了逐渐收回“旧币”的措施。另外,针对国民党政府在其崩溃之前发行的金元券,人民政府每解放一地,就明令禁止金元券流通,同时,为了照顾工人、农民、职员、学生的利益,采取了限期兑换的办法,并将收兑的金元券输送到敌占区换回物资。
二是迅速普建分支机构,形成国家银行体系,接管官僚资本银行,整顿私营金融业。“接管官僚资本银行和建立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是同时进行的。”张健华表示,人民政府在接收官僚资本银行的过程中,利用原有银行机构的营业地点和人员办理业务,或改为中国人民银行的营业部门,或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按行政区划重新建立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
以接管中国银行为例,除了没收其官股,改组董事会,由人民银行首任行长南汉宸担任董事长以外,职工全部留用,原职原薪,机构暂不变,中国银行成为中国人民银行领导下经营外汇业务的专门银行。
三是实行金融管理,疏导游资,打击金银外币黑市,取消在华外商银行特权,禁止外国货币流通,统一管理外汇。新中国成立时,财政经济面临严重困难,投机商人却兴风作浪。1949年4月、7月、11月和1950年3月,共出现了四次物价大涨风潮。其中,1950年3月的物价指数比1948年12月上涨了42倍。
对此,一方面,中央人民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全盘高度、统一行动”,加强财政税收、增募公债,银行积极吸引存款、收回贷款;另一方面,针对不法分子利用金银进行投机倒把的行为,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公安部门对地下钱庄给予了严厉打击,据央行统计,上海、广州等地查获地下钱庄和摊档近700家。
四是为迅速恢复生产,开展存款、放款、汇兑和外汇业务,促进城乡物资交流,为迎接经济建设做准备。张健华告诉本刊记者,由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主要经济工作是对工商业进行改造,确立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因此,央行的信贷和利率政策主要是积极配合、支持工商业的调整和改造。在此之中,又以国营贸易部门和供销合作社为重点,而对需要由国营商业取代或应予淘汰的私营批发商,银行则收回贷款。
另外,为了配合土地改革,央行利用遍布农村区镇的营业所开办农业贷款,在全国农村试办信用合作社,并成为银行在农村的有力助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