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股市、楼市和大宗商品
2006—2007年就有大量热钱流入中国,但是,这轮热钱的大量流入,与上轮流入的出发点却大为不同。
2006年开始,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十分强烈,加上当时银行利息较高,因此,大量热钱的流入,主要目的就是套取汇差和利差,同时也兼顾到楼市和股市。事后证实,上一轮热钱流入,确实达到了他们的目的。人民币在2006年至2007年两年间升值近10%,同时股市和楼市也在这两年大涨,热钱赚了个盆满钵满。
然而,今年以来,美元兑人民币一直徘徊在1:6.83左右,为了确保中国出口不受重创,中国政府一再表示,不会让人民币短期内大幅升值。因此,这轮热钱的大规模流入,不会是瞄准人民币升值这个目标。“此次热钱目标主要集中在资产升值。在经济向好的情况下,国内资产包括股市、楼市、大宗商品均具有升值趋势,同时资产升值也会带动汇率升值。”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李建军分析称。
二季度以来,国内楼市、股市、大宗商品市场的火爆行情,也印证了李建军的观点,热钱的大规模流入,准确地踩在了国内资产价格飙升的节拍上。
从股市看,沪指从4月1日的2380点,大幅上升到7月31日的3412点,涨幅达到了43%,涨幅居全球之冠;与此同时,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房价也从3月底开始至少上涨了20%。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中,虽然外商投资增速同比在减少,但环比数据却在大幅增加,显示出最近几个月来的外资的投资冲动;此外,大宗商品中的钢铁、煤炭、铜、铝、粮食等价格也出现了相当程度的上涨。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通常“热钱”都是短期投资资本,一般倾向于投资流动性较高的产品,从目前来看,资本市场肯定是首选,特别是股票,价值波动大,流动性好,变现速度快。我国目前股市、楼市上涨行情与“热钱”涌入不无关系。
此外,由于欧洲发达国家的储蓄利率很低,美国已经是零利率,而中国目前的一年期基准利率为1.7%,加上对明年人民币升值及进一步加息的预期,热钱流入“套息”也是稳赚不赔。
热钱将助推通货膨胀
国家发改委上周四发布公告表示,由于流动性供应充裕,价格总水平上涨压力逐渐显现,已引发了对潜在资产泡沫及通货膨胀的担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主任吴庆表示,由于工资黏性、短期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和主要消费品生产能力过剩,因此过剩的流动性短期内并不会直接涌入消费品市场,推动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上涨。但如同泛滥的河水,过剩的流动性总要自动寻找有利可图的去处。流动性过剩将首先导致资产和资源类商品价格上涨。资产和资源类商品价格上涨终将导致成本推动型通胀。维持高位的资源类商品价格首先增加初级生产部门的生产成本,并逐级向产业链下游传递,直到提高最终消费价格。
中国通胀在敲门,而热钱的大规模流入,也将加速中国通胀的步伐。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热钱进来以后将起到一个泡沫催生的作用,它会让货币供给膨胀得比较快,让资产价格出现一些泡沫化的现象。比如近期股票价格的上涨和房势的上涨,都受到热钱的影响。“我们在2007年曾经经历过一次股票、房产价格的上涨和通货膨胀的压力,都是由于热钱的引入。而今年二季度以来这种影响又开始显现出来。”
由于央行多次表态要坚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加上热钱流入步伐在加速,使得今后一段时间通胀的预期更加强烈。“中国将会面临更加汹涌的国际资本流入。下半年,全球金融机构会重新杠杆化,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必将成为国际短期流动资本的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地。”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明表示。
专家提醒,由于现在热钱刚刚处于大规模涌入的初步阶段,在中国宏观经济稳定增长的预期下,热钱短期内不会抽逃出去,大量的热钱会在股市、楼市、大宗商品领域轮番炒作,对此应格外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