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外汇管理问题在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中引人瞩目。4月24日,在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2008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及《2008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之际,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胡晓炼在办公室里就我国国际收支形势及外汇管理热点问题接受了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的专访。
对外经济交往稳步扩大,国际收支状况有所改善
今年以来月度外汇储备规模出现波动,主要是由于贸易顺差、国际汇率和资产价格大幅波动所致,资本流动的基本格局没有发生变化
2008年,有部分项目出现了资金流出加快的情况,但总体状况仍基本正常
目前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境外市场波动曾一度出现的人民币贬值担忧,也随着对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增长的信心而基本消失
2008年我国对外收益达82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8%,其中的相当部分是外汇储备投资收益
2008年,我国外汇储备的收益水平较前些年有所下降,但仍取得了一定的收益,来之不易。这主要得益于多元化的货币配置和资产摆布。主要投资于安全性较高的资产,坚持长期投资理念。多元化投资在不同货币、资产类型盈亏之间产生了彼此互补的效果,资产的价值总体上稳定
我国外汇储备始终按照安全、流动、增值的原则进行经营管理。坚持审慎的长期投资理念、多元化投资策略和严格的风险管理措施,以保障国家外汇储备资产的总体安全
目前我国黄金储备已达到1054吨,在各国公布的黄金储备中,只有六个国家超过1000吨,我国排名第五
“保持长期稳定的盈利能力,实现保值、增值”是外储经营的目标
宏观调控措施
促进国际收支改善取得成效
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如何继续保障我国近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资产的安全,是国家外汇管理局下一步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
外汇储备规模月度波动
并非资本流动基本格局变化所致
记者:2008年是中国对外经济经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年,您对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有什么样的总体判断?
胡晓炼:去年困难大,挑战多。但总体看来,我国对外经济运行全年保持了发展良好、结构优化的基本态势,主要体现为对外经济交往稳步扩大,国际收支状况有所改善。反映货物和服务贸易等状况的经常项目顺差4261亿美元,增长15%,增幅较上年减少32个百分点;经常项目顺差与GDP之比为9.8%,较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为2002年以来首次。反映直接投资、证券投资等状况的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90亿美元,较上年减少74%。
“引进来”与“走出去”对外开放更加协调,全年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净流入1478亿美元,增长6.8%,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535亿美元,增长2.1倍。2008年末外债余额与2007年末基本持平,短期外债占比下降近3个百分点。
这些情况表明,2008年以来,我国采取的以“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为目标的宏观调控措施已取得积极成效,保障了国际收支平稳运行,促进了国际收支状况改善。
国家外汇管理局24日发布的2008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及中国国际收支报告,详细披露了我国去年的国际收支数据。
记者:本轮全球金融海啸中,许多新兴市场出现资本外流、储备下降、本币贬值。我国是否也面临此类风险?
胡晓炼:从2008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看,净误差与遗漏额由上年的正值164亿美元转为负值261亿美元。但误差与遗漏项并不是对资本流出量的统计,而是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一个平衡项目,反映了在统计我国高达4.5万亿美元国际收支交易额、3000多万笔国际收支交易过程中的统计误差。
国际认可的标准是净误差与遗漏额占货物贸易总值的比重不超过5%,2008年我国是1%,美国是4%。从历史数据看,误差与遗漏额的净值呈正负相间的随机分布,从1996年正式实施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到2008年期间,我国净误差与遗漏额4次为正、9次为负。2005年和2006年连续两年为负,而当时我国却面临着资本流入压力较大、人民币升值预期较强的宏观经济环境。
2008年,我国有部分项目出现了资金流出加快的情况,但总体状况仍基本正常。全年外商投资企业撤资清算、利润汇出等流出合计7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与2006年和2007年分别增长39%和45%相比并不突出。
目前我国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境外市场波动曾一度出现的人民币贬值担忧,也随着对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增长的信心而基本消失。目前,我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正在发挥积极效果,国内经济增长前景较好,金融体系比较稳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基本稳定。
这些都使得各界对我国经济和货币具有较强信心,资本发生大规模、集中流出的风险较低。但我们并不会因此掉以轻心,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未见底,国际经济金融运行的不确定性依然较强,我们将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状况的监测预警,未雨绸缪,积极防范和化解跨境资金流动逆转冲击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