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理财产品巨亏,渣打银行即将被投资者推到被告席上。证券时报记者昨日获悉,一位因购买渣打银行理财产品导致亏损的投资者已向有关法院提起诉讼,该起案件将于本周五在上海开庭。若无意外,这将是国内首个开庭审理涉及外资银行理财产品亏损的案件。
首起外资行内地被诉案将开庭
“我的要求是渣打承认产品认购合同无效,并全部返还购买理财产品的1000万元本金。”上海投资者王女士(化名)对证券时报记者说。据王女士介绍,她在2008年投资1000万元购买了渣打银行一款名为“金通道环球投资系列”的理财产品,该产品包含了16只海外基金供投资者选择组合。
“国内投资者不能直接购买海外股票,我想通过银行购买海外基金是可行的投资方式。”王女士说。但购买后海外市场急跌直下,于是王女士在3个月后发出了中止投资、抛售基金的指令,然而1000万的资金已经亏损将近300万元。
此后,王女士想把将剩余约700万资金提出,但“渣打银行拒绝了提现要求”;直到这时,王女士才发现自己购买的并不是所谓“基金”,而是渣打银行的一款结构性产品。
王女士表示,在亏损之后她才发现“原来渣打理财产品存在很多问题”。她称,这些问题包括渣打银行销售人员在销售时只强调了该款产品投资基金的好处,但并未向她强调购买的实际上是结构性产品,而且她也并没有获知该产品为期一年,不得提前取现。
“虽然渣打银行寻求过和解,但目前我的资金仍然没有取回,该产品今年5月份才到期。”王女士表示,她希望通过司法途径进行解决,并为其他类似案例提供借鉴。
实际上,王女士的遭遇并非个案。此前本报记者曾接到北京、天津、成都、深圳等地的多位投资者投诉,原因都是购买渣打银行理财产品引发巨亏,并认为产品销售环节存在欺骗行为。
深圳一位渣打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向本报记者投诉,渣打银行理财销售涉嫌欺诈。“我购买的一款产品宣称无惧涨跌,但最后却深度亏损。渣打银行是否应该承担欺诈或者是误导的责任?”这位投资者说。根据证券时报记者接到的投诉材料显示,该款产品曾被投资者多次投诉。而投资者普遍反映,他们购买该产品的最大理由就是看到了“无惧涨跌”的宣传资料。
据前述上海王女士提供的资料显示,她的起诉渣打银行案件将在4月10日开庭,这将是目前国内首次针对外资银行理财产品案例进行开庭审理。
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已有一百位左右的渣打银行理财产品购买者组成了集体投诉团队,在深圳、北京、苏州等地针对渣打银行理财产品存在的问题进行投诉,其中部分投资者已经准备启动司法程序。深圳一位投资者告诉记者,他已经聘请了代理律师,准备提起诉讼。
渣打表示操作过程合规
面对国内众多投资者的投诉,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投资总监梁大伟此前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答复。
“现在回过头来看,代客境外理财产品表现不好主要有两大原因。”梁大伟并没有回避代客境外理财产品表现糟糕的现实,“一是代客境外理财产品基本上是与海外股票市场挂钩,股票市场的走势直接关系到理财产品的表现。二是,代客境外理财产品多为‘看多’结构,需要挂钩的标的股票上涨才能实现盈利。”这也正是目前多款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产品在海外市场调整时出现大幅亏损的主要原因。
梁大伟坦言:“就投资市场而言,我们无法清楚判断未来在股票、债券及商品市场三者之间究竟哪个市场会更好,我们只能利用过去的历史数据和目前的情况尽可能地判断未来发展情况。这也是我们一直强调分散投资、均衡配置的原因。”
不过,就目前国内投资者普遍反映的问题来看,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产品在海外市场出现大幅下跌的时候并没采取任何止损措施或者及时调整投资策略,银行对此是否应该承担管理不力的责任呢?对此,梁大伟表示,银行不是基金公司,银行在理财产品上一般不具备操作能力。
“我们提供的投资方案一般是按照事前跟客户沟通好的方案实施。”梁大伟表示,“我们在投资方案中会详细地注明投资计划和投资方式,一旦相关条款约定下来后,银行不会有太多的操作空间。”
他表示,银行不同于基金公司,当基金表现不好的时候投资者通常会将责任归咎于基金经理,而银行基本上是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去操作,这在协议里面也是清晰标注的,不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据其介绍,银行代客理财产品的设计一般是按照公开的经济数据去计算并制定相关投资策略的。而在去年次贷危机发生之后,很多产品都表现异常,原因就在于当时出现的很多情况是前所未有的,设计者并没有把这些极端的情况考虑进去。
“不过在操作上,渣打整个操作过程是很透明、很清晰的,虽然结果有些让人遗憾。”梁大伟最后表示。
该起首例外资行内地被诉案事件进展如何,本报将继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