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改变高净值人群对外资行投资偏好
昨日,首次由金融机构和专业管理顾问公司联合发布的《2009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指出,在金融风暴的影响下,私人银行之间的竞争格局正在出现微妙的变动。随着外资银行纷纷陷入危机,有70%左右的高净值人群(个人持有可投资资产达1000万元以上)对外资银行的态度变得更加谨慎。其中约10%的人为了资金安全,撤资或正考虑撤资转回中资银行。另外,约10%的人则表示,在近两年不会再考虑使用外资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
资金回流避险
外资银行的确遇到了麻烦。今年1月,首家在中国开设私人银行业务的花旗集团关闭了其在中国成立约3年的私人银行部门,原来的客户被整合到该行的零售业务部门。与此同时,中资银行私人银行的本土优势越来越明显。
在私人银行客户的争夺战中,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目前较受青睐。报告调查结果显示,客户在选择私人银行时,会更倾向股份制银行或外资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则稍逊一筹。
“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各有特色。股份制银行体制灵活,客户服务质量好;外资银行产品丰富,尤其在离岸产品方面能提供较为专业的服务;客户选择国有银行,更多看中的是其雄厚的实力。”负责此份报告的咨询管理公司贝恩大中华区金融服务业主席庄瑞豪说。
2008年,中国个人总体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接近38万亿元,同比2007年末增加约5%。中国财富市场蕴涵着强大的市场价值和增长潜力。“去年高端人群仍有5%的增长,确实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这说明中国的高端客户具有一定规避风险的能力。”招行零售银行部总经理刘建军说,“根据我们的判断,金融危机会让财富缩水,高端财富人数和可投资资产数额会下降,我们预感2008年的情况是负增长。”
“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私人银行客户资金回流现象的确比较明显。”工行私人银行部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中国成为相对安全的投资避风港,更多投资者考虑将财产留在境内,选择大银行和稳健的产品。工行的产品一直以稳健著称,去年我们推出了几十期私人银行专属产品,产品种类主要为股权受益权融资、票据投资等,在期限和产品设计上满足客户对资金流动性、安全性的需求。目前,我们推出的私人银行产品都没有出现亏损的情况。”
中资行迎来两年春光
金融危机使富人在“追求回报的同时控制风险”,风险偏好归于理性,为中资私人银行业发展提供了契机。因此,报告建议,在两年左右的机会窗口期,中资银行应积极占领并稳固市场。
该报告也指出,这样的优势不会持续太久,对外资银行完全持否定态度的客户毕竟是少数,近半数仍然会抱着更谨慎的态度继续观察,从长期来看,仍然会考虑选择外资银行。
不过,渣打银行私人银行部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表示,去年渣打客户数量相比2007年增加两倍有余。
“我们不认为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相反,金融危机提供了巩固我们与客户的关系、建立更好的合作的机会。这个时期,是与客户分享我们的资产管理理念的良机,让客户更深地理解渣打私人银行能为他们提供的金融解决方案。我们作为客户的专业顾问,帮助他们了解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并建议他们选择合适的金融工具和投资平台,按照他们不同的需求建立量身定制的资产配置模式,帮助他们实现财富的长期保值和增值。”上述负责人说。
“过去,招行认为高端客户更倾向选择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现在看来,安全性最重要,在稳定收益的基础上,寻求增值。招行下一步将重点选择一部分稳定的、安全的、收益率能跑过定期存款的产品。”刘建军对记者说。
上述工行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工行私人银行的产品组合管理采取“核心+卫星”战略,以全权委托资产管理为核心,配以股权等六大类卫星投资产品,来满足客户需求。去年工行以卫星投资为主,今年则将重点放在全权委托资产管理上。(记者 李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