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挂牌时间看企业和保荐机构准备情况而定
中国证监会市场部副主任欧阳泽华4月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创业板风险防范应“多管齐下”,监管部门主要将严把企业准入关、提高保荐机构质量以及通过制度安排防范上市首日爆炒等措施来控制风险。
欧阳泽华表示,任何一个市场都有风险,风险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防范机制。从中国的创业板来看,投资者应着重掌握以下几方面的风险:一是创业企业本身对高管和技术依赖过重存在的风险;二是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风险,由于企业规模小,核心财务指标和重要信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因此,容易造成同谋;三是中介机构存在不规范运作情况而存在风险;四是创业板规模小,股价可能会波动比较大的风险。
因此,他认为,“风险防范应该是多管齐下”,首先监管部门要把好企业的准入关,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其次,提高保荐机构的质量,加强对保荐机构的培训;第三,通过创业板相关制度安排防范上市首日爆炒,同时通过证券监管队伍加强对市场违规的稽查和查处。
欧阳泽华还透露,在创业板管理办法推出之后,还有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例如,修改发审委管理办法,增加委员,调整结构;修改现有的证券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交易所推出上市规则和股票交易规定;建立适应投资者风险能力的准则。
而对于企业什么时候可以挂牌的问题,他则表示,在创业板配套制度推出后,接下来要系统的对会计师、律师、评估师等中介机构进行培训,“具体在什么时点要看企业的准备情况和保荐机构的准备情况而定”。
周明:券商准备了300余家企业上创业板
深圳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周明4月1日表示,我国在筹备创业板过程中,除了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之外,很重要的就是要吸取国外的教训。他说,“据我们的一些分析和调查,现在券商手里的准备到创业板的企业有300多家,我们在引导保荐人要优中选优,所以‘赶集’的现象不会发生。”
周明对此进行了解释,首先,有的创业板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停滞,创业板资源匮乏,没有成长性的公司进入创业板市场,也就没有基础;其次,创业板市场设立的时机和结构有问题。2000年前后正是网络泡沫破灭的时候,很多市场都以这类公司为主来上市,结果出现高开低走;第三,准入的门槛设计不够合理,监管不够严格,有的门槛设置太低,没有财务指标要求,有的创业板市场还出现了重大的财务丑闻,影响投资者的信心;第四就是在推出制度建设上,有的国家没有严格的推出制度,“金矿、银矿、铜矿、铁矿都在一起,投资者根本分辨不出来”。
周明说,这四点教训,我国在筹备过程中都要充分借鉴。“中国经济潜力非常大,上市资源非常丰富,门槛设计适当,并且还有严格的退市制度,坚持从严监管。并且我们除了支持创新的企业,还兼顾其它成长类企业,结构也非常丰富,所以广大投资者应该对创业板市场充满信心。”
对于创业板推出后是否会出现“赶集”现象,周明认为不会发生。他说,我们的创业板市场有一些非常硬的指标,有的公司并不一定能达到。此外,还有的一些企业要综合考虑,包括什么时候上市时机最佳。“据我们的一些分析和调查,现在券商手里的准备到创业板的企业有300多家,我们在引导保荐人要优中选优,所以‘赶集’的现象不会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