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4日,聚集在中金的QFII不停“倒仓”到其他证券公司营业部,其“大搬家”导致其重仓股曝光。其中多是国内机构投资者所不屑的品种。
究竟是外来的和尚更会诵经?还是本地机构更聪明?现在尚不得而知。
钟情银行股
记者统计12月1日-12月4日的大宗交易数据发现,中金QFII倒仓总共涉及42只个股,总成交金额23.7亿元。
汇总计算,中金淮海中路营业部“倒仓”金额从高到低依次为:中信证券(22.08,0.57,2.65%,吧)、招商银行(13.06,0.21,1.63%,吧)、民生银行(4.33,0.04,0.93%,吧)、工商银行(4.00,0.04,1.01%,吧)、中国联通(5.85,0.20,3.54%,吧)、中国石油(11.57,-0.04,-0.34%,吧)、中国铝业(7.93,0.09,1.15%,吧)、中国平安(26.26,0.51,1.98%,吧)、中国人寿(20.09,0.17,0.85%,吧)、中国铁建(10.23,-0.05,-0.49%,吧)、大秦铁路(9.11,-0.04,-0.44%,吧)、交通银行(4.94,0.06,1.23%,吧)等。
在4天的QFII“倒仓”总盘子中,银行股总成交金额为7亿元约占30%,为QFII近期第一大重仓板块。此点令业界非常意外,记者简单统计发现,三季度基金减仓最明显的板块一直就是银行股。“近段时间,国内的基金经理都很看空银行股,QFII的持仓策略确实令人感到意外。”某保险公司资产管理人士认为。
上述QFII倒仓的银行股中,招商银行累计成交额为1.48亿、民生银行1.47亿、工商银行1.47亿,另外,浦发银行(13.57,0.21,1.57%,吧)、兴业银行(15.38,0.28,1.85%,吧)、华夏银行(8.30,0.19,2.34%,吧)、中国银行(3.28,0.00,0.00%,吧)、建设银行(4.39,0.01,0.23%,吧)、北京银行(8.86,0.08,0.91%,吧)、交通银行合计2.4亿。
很明显,QFII在银行股配置方面,重仓的是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工商银行,对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北京银行等则是轻仓配置。
“招商银行及民生银行都是属于盈利增速较快的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的信用卡、个贷业务开展得都相对较早,盈利前景比较好,分析师都倾向于给与高市盈率评级。民生银行率先启动事业部改革,变矩阵管理为垂直管理,后续的盈利增速也值得期待。工商银行则是‘大而美’,营业网点最多、零售业务最大,总体经营稳健。”上海银行业人士告诉记者。
没有涉及的另4家银行股是:深发展、中信银行(4.25,0.02,0.47%,吧)、南京银行(9.18,0.10,1.10%,吧)、宁波银行(7.36,0.07,0.96%,吧)。
上述银行业专业人士告诉记者:QFII没有配置的银行都分别有明显的问题。比如说,深发展面临资本充足率的问题。另外深圳房地产价格下跌幅度较大,可能导致深发展房地产业务的不良资产率上升。
中信银行从2008年中报开始,不良资产率有明显上升,且客户方面有很大部分为全球500强企业,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最大。南京银行、宁波银行是地方性的中小银行,问题是资本充足率虽然很高,但净资产收益率相对较低。
如果说,12月4日的银行股上涨,有QFII“倒仓”导致重仓银行股暴露的刺激因素,那么市场上银行个股的走势并没有体现出对QFII选股的认同。当日,银行股是市场主要的领涨板块,但涨幅最大的个股却是深发展、浦发银行、建设银行。此等个股并非QFII所重仓甚至是抛弃。有市场人士分析表示,国内的公募基金、保险等机构刻意回避转而选择其他,是为了避免给QFII抬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