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将于今日开始招标发行。多数业内人士认为,在目前市场环境下,对中小企业短融券发行和交易前景并不看好;从更深层次来说,直接融资并不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好渠道。
信用风险“高于一切”
记者采访发现,大多数机构并不看好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而理由主要集中在信用风险上。某基金业人士称,现在整个金融市场情绪很差,风险回避意愿很强,这也导致债市疯涨,不过中小企业短融券风险很高,“牛市中推出还差不多”。他表示,基金应该不会购买,而且之前相关监管层传达过要求基金严格控制信用风险的精神。
某大型券商债券人士告诉记者,他直接回绝了主承销商的询价要求,还是不参与为好——“这么高的风险,出了事谁来负这个责任,买它还不如买股票”。
来自多方面的约束限制了这类短融券的市场需求。申万研究所指出,保险公司明确不能投资净资产在15亿以下的短融券;基金投资的可能性受到主体评级的限制;而银行对短融券的投资多以是否给予授信额度作为标准,但对于中小企业的风险考核难度往往大于大企业,因此预计该类短融券将以一些授信银行、当地城商行、信用社以及第三方资金投资为主。
来自另一家券商的交易员猜测,一般机构不会拿,最终有可能是主承销商自己“兜着”。有业内人士估计,银行在买下这类债券后,有可能通过理财产品转售给普通投资者。他举例说,假定短融券发行利率为7%,经过包装后的理财产品“承诺”收益率为5.6%,要远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银行在此过程中赚取了1.4%的差价,但将风险转嫁出去了,存续期间企业不出现问题是皆大欢喜,出现问题则普通投资者买单。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次贷危机。
不仅如此,此前债市的井喷式行情让信用定价陷入尴尬。中化集团7年期无担保中期票据发行利率只有4%,再考虑到市场溢价,收益率水平会更低。这让从事债券承销的投行人士颇伤脑筋:信用产品到底应该如何定价?
如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早在业内传出中小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时,某大行中层管理人员向记者表示,其象征意义要高于其实际意义。目前机构对中小企业短融券普遍持“冷淡”态度似乎验证了上述判断。
事实上,直接融资并不是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好渠道。首先,无论是在中小板IPO还是发行中小企业债券,在净资产、营业收入等经营指标上有一定要求,真正的小企业并不能进入这个市场。其次,直接融资中,企业要通过信息披露、审计、评估等方式来提升透明度,从总额上看这类费用对不同类型企业来说差别不大,而中小企业融资规模较小,单位融资成本相对较高。第三,中小企业信息透明度不高,与其他融资方相比,投资者往往需要更高的风险补偿,这就要求企业要具有高收益高风险的特征。但我国中小企业除了部分高科技企业外,大多是技术和市场都比较成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利润空间和成长性有限,难以承担高额的融资成本。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需要大力发展与中小企业相对应的金融中介,包括小额贷款公司、社区银行等小银行、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风险投资等。就证券市场而言,应该发展风险甄别能力较强的专业投资机构,支持低信用等级证券市场的发展。(张曙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