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行情时会消灭5元股,大熊市时也会产生1元股,这些都是市场正常的反应。
去年上半年低价股与题材股的疯狂,造就了一波狂热的低价股行情,在监管层没有“半夜鸡叫”前,其时的沪深两市已很难见到5元股了,这也是牛市的魅力所在。当然,熊市时的凄惨,不仅仅只表现在股指的大幅下挫中,更体现在个股股价的面目全非上。
今年以来股指的新低不断,并且直接考验到2001年2245点的点位,与之相对应的是,市场中的1元股的重新出现。8月28日,沪市*ST梅雁最低探至1.98元,尾市勉强以2.01元的价格报收。至此,本轮调整以来的首只1元股诞生了。
1元股的出现,无疑是市场的悲哀。不仅持有该股的投资者遭遇到更大的损失,而且上市公司也因之“声名大振”。而更为重要的是,1元股的出现,折射出市场估值回归的必然性。
披“星”戴“帽”的*ST梅雁,每股净资产跌破了面值,连年亏损,每股未分配利润为-0.3337元,上市公司基本面乏善可陈。并且,在跌破2元的当天,还有近1亿股的限售股解禁上市。正是在诸多因素的合力作用下,*ST梅雁成为此轮调整以来的首只1元股。但话说回来,即使8月28日*ST梅雁没有那么巨量的限售股上市流通,其跌破2元也没什么奇怪的。
其实,自股指从6124点下跌后,随着暴跌的不断出现,10元股、5元股就开始了大幅扩容,而股价超过20元的“高价股”也只有可怜的70只左右,这与行情火爆时众多股票攀上百元大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A股市场首只1元股产生于2004年,ST银广夏因为巨额造假股价飞流直下,当年6月28日报收于1.95元,纪录就此产生。而到了2005年1月份,沪深市场的1元股竟然多达百余只。实际上,不只是ST银广夏,在2004年的年底,有“珠宝首饰第一股”之称的ST达尔曼因为股价跌破面值而黯然“成仙”,在A股市场上竖起了一座“里程碑”。
*ST梅雁步入1元股的行列,也预示着如今的市场与原先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了。股改之后,巨量“大小非”因为限售期满而鱼贯而出。即使是中国证监会颁布了规范“大小非”减持的相关措施,但大小非问题毕竟是市场必须跨越的一道坎。而真正意义上的全流通的到来,也必然导致整个市场估值体系的重新“洗牌”。
股改之前因为近70%左右的股份不能流通,上市公司股价毫无疑问遭到了扭曲,估值过高成为其主要的特征。而股改则彻底改变了市场的供求关系,供求矛盾的失衡,亦必然传导至股价上,这也就是“大小非”被指为市场暴跌的罪魁祸首的主要原因。而且,随着真正意义上全流通的到来,以及市场的发展,今后像1元股、“仙股”的出现将不再会是什么“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了。
成熟市场中,我们常常能够看到众多的1元股或“仙股”。一方面是其投资者更加成熟的体现,更有其估值趋向合理的因素在内。而国内证券市场由于投机盛行,并且由于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的意识淡薄,投资者常常只有通过博取差价才能获取收益。而一些低价股也成为炒作的目标或对象,本质上也导致股价大大偏离了合理的估值。
股市上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会有投资者付出代价。当年7000万投资者付出超过万亿市场的代价后,A股迎来了股改;而“大小非”纷纷上市流通,同样使市场付出了巨额的代价:股指跌幅高达62%,市值缩水超过18万亿。而且,随着A股市场与成熟市场实现接轨,股价的另一次重整将不可避免。
尽管遭遇到挫折,但A股市场走向市场化的趋势无法动摇,估值与成熟市场接轨同样不可动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股改后*ST梅雁遁入1元股的行列,仅仅只是估值接轨的开始而已。(曹中铭 上证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