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多家银行的消息显示,外管局对于2008年度金融机构短期外债余额指标已于近期下发至各银行,而且额度较今年3月31日最后一次短期外债削减水平有所下降。之前国家发改委核定的2008年年度的中长期外债发生额也已经下达各家银行。有银行资深从业人士表示,监管部门对单家银行的中长期、短期外债的结构进行了调整,明显体现出监管层控制外币贷款的决心和力度。而由于外债占据资金来源的比例较大,外资银行受此轮调控的“冲击”可能更大。
中长期、短期外债“搭配调整”
某外资法人银行资深人士透露,与去年直接对外公布每季度削减外债比例的方式不同,此次短期外债余额的调控指标已直接下发至各家中外资银行,银行短期外债普遍遭到削减。“还有,去年是分四次、每三个月削减一次,今年则是规定在6月底一次性削减。”
据另外一家大型外资法人银行人士透露,调控后每家银行的短期外债额度都不相同,“大概每家的额度基数、削减比例都不相同,这也许是出于更具体地对每家银行进行调控的目的”。
对于外债额度的进一步削减,有外资银行人士也表现出担忧:“这次只在6月份安排额度削减,不知道下半年监管会不会再出一个通知、进一步削减外债额度?”
据记者了解,此前国家发改委核定的中外资银行的中长期外债发生额等指标也已经下发至各银行。部分银行在短期外债被削减的同时,还出现了中长期外债的小幅上升。“大概国家出于从中长期、短期外债搭配调整,来控制银行外币贷款的目的。”上述银行资深人士说。
某外资法人行上海分行行长指出,对外债额度调控过程中,监管部门根据银行前一年度中长期、短期外债的情况,从中长期、短期外债结构上进行具体调整。“比如,会提升某些银行的中长期外债额度、减少短期外债,也可能会减少某些银行的中长期外债、增加短期外债。”
收缩外币贷款、宏调意图明显
上述外资行资深人士指出,在宏观调控、信贷紧缩的大背景下,国家除了对本币贷款进行控制之外,也需要对银行的外币贷款额度进行调控。“对中外资银行的外债额度进行调控,本身也是出于控制外币贷款资金来源的目的。”
对于短期外债削减、中长期外债略有上升的情况,有银行人士指出,中长期外债发生额即便出现小幅上升,也不会对贷款业务形成较大影响。
首先,额度提升有限。一般而言,中长期外债资金均为提供项目贷款所使用,项目所需贷款资金数量较大,小幅度提升中长期外债数额不足以对项目贷款业务形成较大的正面影响。其次,根据国家发改委要求,银行需要对用于贸易信贷和流动资金贷款的短期需求、房地产项目和高耗能项目等国家重点调控领域进行压缩。此外,还要对未签约项目的预计用款按照约三分之一安排。
外资行受“冲击”更大
记者从多家外资银行了解到的情况显示,短期外债余额、中长期外债发生额等对外资银行的影响更大。一般而言,银行资金来源包括资本金、存款、外债等。与中资银行相比,外资银行在资本金、人民币存款等方面所占整体资金比例有限。“相对来说外资银行可能受到冲击会更大。”一位外资法人银行人士表示。
上述外资行资深人士则进一步指出,外币贷款是在国内的外资行的传统优势业务,在全年开展全面人民币业务之前,外资行通常以外币业务为主导。一再削减外债额度,总体而言将对外资行贷款业务形成冲击。
而另外一家大型外资行人士则表示,在信贷紧缩的大背景下,银行业务部门肯定会遭遇压力,但是对于一些贷存比提前达标的外资法人银行而言,对于银行营运、资金流等方面的压力将不会特别大。
在谈及对策时,上述大型外资法人银行人士表示,银行业务其实一直都在进行中,有很多种方式来应对。比如,依赖分行的扩张、更多地吸收人民币存款,依靠业务创新、尤其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新的融资方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