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末,就在中国A股市场持续大面积集体下跌超过40%的时候,国际大米价格却暴涨了30%,引起全世界震动。米价破五(每吨500美元)已是事实,奔千(每吨1000美元)也不是神话。
米价和股价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如果不对A股市场的非理性杀跌和米价的凶猛飙升之间微妙关系作比较分析,那么这个市场以及投资人的损失,就不仅仅是资金与筹码了。
大米价格暴涨是全球通胀的又一信号。在分析米价和股价关系之前,先说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况。
受美元疲软的功能性紊乱影响,近年来,全世界基础商品价格都在快速上涨、市场秩序大乱,而与之相关的商品期货市场、资本市场、金融市场也出现了涨跌互现的巨幅振荡。
在此过程中,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凡是呈稀缺的、或需求快速增加而供给又受制约的商品,价格都呈快速上涨趋势。像稀有矿产、能源、食品,以及部分顶级区域的商住地产等,都是如此。
表现在资本市场上,应该是拥有这类资产的公司,它的资产公允价格也将呈上涨态势。因为即便在长期温和型通胀的趋势下,这类资产也不仅具有保值功能,更有增值功能。也就是说,拥有这类资产的公司,起码其净资产应该得到尊重,其股价应该得到支持,其投资者应该有所宽慰。
换句话说,在全世界都感受到通胀压力的情况下,那些资产呈增值趋势的公司,其股价不应该像有贬值危险的公司一样大幅下跌。如果这些公司的赢利再跟上的话,还应该有更好表现。
然而,奇怪的是,近几个月来,中国A股市场却出现了齐刷刷集体大幅杀跌的景象。这固然有对前期暴涨的矫正,但在通胀背景下,这种矫枉过正是很危险的。它将扭曲资本价格信号,导致部分被低估公司的股价报复性上涨,进而引起市场更大振荡。这是人们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也许很快就能看到的景象。
再来看粮食问题。以大米为例,据统计,目前全球大米库存约为7500万吨,是2000年库存的一半,是1976年以来的最低点。而大米价格飙升至20年高点,对超过25亿人依赖廉价大米供应的亚洲,甚至全世界来说,这已成了全球食品价格上涨的最新信号。
中国的情况又怎样呢?与全球粮食产量下降和储备减少相比,中国从2004年到2007年,粮食总产量依次为46946.9万吨、48402.2万吨、49749.9万吨和50150.0万吨。中国粮食产量已连续4年增长,供求平衡,粮价呈温和性、结构性上升。
与粮食增产相适应,中国目前的粮食储备占当年粮食消费总量的比例,已超过了35%,要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17%-18%的粮食安全线一倍以上。同时,中国一直保持着很高的粮食自给率,始终在95%以上。所谓,无农不稳,无商不富,这一条古训,在中国还是非常管用的。
那么,中国为什么现在也受到粮食上涨的困扰呢?
有内外两方面因素影响着中国粮价的长期上涨趋势。内在有,人口逐年增长、居民生活改善对粮食需求增加,工业化、城市化使农业用地逐年减少等;外在因素,除了人类食品和动物饲料需求稳定上升外,全球生物燃料需求大幅上升,也使粮食供应面临紧缺。这种粮食需求的刚性趋势,使中国的粮食供应整体呈紧平衡状态。
粮食是生活必需品,也是最基本的价格基础。在粮食价格长期上升趋势不变的情况下,在因粮食价格长期向上而造成的通货膨胀,哪怕是温和型通胀压力趋势长期不变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如今全球商品价格都在加剧上涨的情况下,有什么能抵挡通胀的压力呢?
是储蓄?还是债券、基金、股票?还是房地产?或是黄金、其他投资品?有研究表明,总体上看,只有房地产、黄金、股票或偏股型基金等,有跑赢物价和GDP上涨幅度的希望。现在,从A股市场看,作为具有保值乃至增值功能的投资品价格反而暴跌至如此地步,是很奇怪的,也是匪夷所思的事。
股市中如此一刀切的暴跌不会持久。现在过度打压,过不多久又是报复性反弹,如此折腾,损耗的不仅是市场效率,还有理性的投资意识。(亚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