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谷物种植面积、产量、消费量以及库存的数据显示,1998/1999年~2007/2008年的10年间,大多数年份全球粮食总供给不能满足总需求。在耕地面积多年变化很小的情况下,粮食产量的增长难以满足需求的增长,粮食库存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07年,全球粮食库存降到20多年的最低点。
近两年,在能源价格不断走高的环境下,生物替代能源的开发成为各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粮食供求关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大量增加的工业需求打破了全球以往的粮食平衡体系,粮食供求形势更趋严峻。美国和巴西两个玉米出口大国在2006/2007年度减少玉米出口用以生产乙醇,美国玉米产量大致占世界玉米总产量的45%,而2008年预计美国乙醇行业的玉米用量将达到其产量的20%。
玉米供需不平衡带来的价格上涨,必然会通过“价格示范效应”和“种植替代效应”,造成其他粮食(小麦、大豆等)以及食品价格的上涨。随着2007年粮食工业用途的大量增加,全球小麦、玉米、大豆价格均明显突破了过去30年的箱体,创出历史新高。这是粮食供需平衡打破后在价格上的反映。高粮价影响下,各国纷纷出台限制粮食出口的措施,以主要满足国内需求。
国际粮食市场供给缺口的扩大,使供需矛盾呈现长期化趋势。因此,未来的粮食价格将可能在一个更高的价格区间维持箱体波动。
但短期看,粮食本身的可再生性和不可囤积的特征,是粮食价格的金融属性较大程度低于金属商品的原因,其价格的波动,与金属商品价格相比,与经济实际需求变化的联系更为密切。因此,随着全球需求增长趋弱,年内国际粮食价格亦将高位回稳甚至有所回落,但调整幅度将比大宗商品价格调整缓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