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台十大产业振兴规划
促进石化产业整体升级的战略部署终于尘埃落定。随着陆续密集出台的八大产业振兴规划,撬动中国经济新支点的产业调整与振兴框架已经初露端倪。然而不同于其它行业振兴规划的是,我们必须站在国家能源供应与能源安全的战略层面上去看待石化行业振兴规划。石化行业是关注关乎国家经济安全和经济命脉的大产业,石化产业作为贯穿上至能源、燃料供给,下至数上万种石化产品的生产,几乎渗透到了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影响着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因此石化振兴规划的出台意义重大。
细观石化产业振兴规划,虽寥寥几百字但内涵丰富。规划明确了要求保持产业平稳运行,抓紧组织实施在建炼油、乙烯重大项目,抓紧落实成品油储备,完善能源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产能,停止审批单纯扩大产能的焦炭、电石等煤化工项目等六方面内容。由于石化化工行业子行业繁多,因此从宏观角度看,此次规划是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进行的战略安排。
石化振兴规划方案的背景解读
石化振兴规划不是简单地为救市而来,而是利在长远。应该说, 2008年全球经济现阶段正遭遇经济全球化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危机。金融海啸对国内实体经济的冲击不断加重,下游需求不断萎缩,原材料与成品价格应声而落。国际油价惊心动魄的跌幅和金融危机的大范围蔓延,结构性、周期性调整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多重冲击给我国石化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方面整体行业周期性下行风险加大。石化工业协会近期发表的2008年分析报告指出,受实体经济增幅放缓影响,国内外市场需求疲软,建材、汽车、轻工、纺织、钢铁、电子等相关产业对石化产品需求减弱,国际金融危机与世界石油化工景气周期低谷叠加下,预计2008年石化行业全行业利润4,990亿元,比2007年下降10%,亏损企业开始逐渐增多。至11月份,我国石油化工全行业亏损企业达4360家,亏损面14.9%,同比扩大0.4%;企业亏损额达1605.95亿元,同比增加605.6%。其中三大石油公司利润2,228亿元,比2007年下降31.3%,石化行业十年增长转向下行。
另一方面,伴随着大面积的减产和停产,市场整体低迷下,行业上升周期累积的产能过剩、无序竞争等石化行业自身存在的深层次问题集中显现。化工业尤为明显。近几年我国经济外向型增长主导着国内化工业投资趋势,导致一方面初级化工产品产能严重过剩,去年四季度开始,国内成品油和化工产品市场呈现需求低迷、价格下滑、企业高库存难以消化的情况。石化工业协会统计显示,去年前三季度我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15%左右,而10月份仅增长1.9%,11月份和12月份则分别同比下降8.1%和8.6%,出现了自2007年3月以来首次负增长。消费需求的下降导致销售不畅,产品库存大量积压。截至12月底,全国成品油期末库存量达到1264万吨,比上年增长了47.3%;;另一方面高端精细化工产品发展薄弱,大量依赖进口,重消耗大宗产品项目投资旺盛,而精细化产品项目投资低迷。
面对当前处于周期回落、结构调整以及全球经济危机逐步恶化的压力集聚期,此时此刻,石化行业不仅需要“对冲”行业周期行下滑的扩张性激励政策,更需要破解结构性顽疾,提高石化经济增长质量的战略转型。必须指出的是,在转型过程中,由于结构调整而带来的增长回落是一个必须经历的阵痛过程。
从短期看,振兴规划难改石化行业周期性下滑。之所以做出这一判断是因为:其一,石化行业对宏观经济的依赖性较强,目前经济增速放缓趋势难以逆转,需求减弱还将持续,预计四季度化工行业利润增速将明显放缓,未来一年,部分子行业将面临比较困难的局面;其二,由于原油定价权在海外,国内成品油价格尚未完全市场化,国内成品油价格的调整较国际原油价格的涨跌存在一定的滞后期,加上石化行业属于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因此,石化产业振兴规划对行业的影响短时期内或将有限;其三,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降至0.5%,比该组织08年11月份的预测低1.7个百分点,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低增速。全球性经济衰退将大大降低全球经济对石油和化工产品的需求,对国内石油和化工产品的出口数量和价格将产生直接冲击。更重要的是,2009年中东地区大型石化装置的陆续投产,将给国内石化行业带来很大冲击。因此,即使化工石化行业出现反弹,力度也较为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