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的增长模式很难长期维持。中国在未来除了走低碳道路之外,别无选择。”4月15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在北京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人类发展报告》这样认为。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莫里斯·斯特朗评价说,这份报告是“历史性的、里程碑式的”,因为它紧密结合了中国的实际经济状况,建立在现实基础上,不但向中国政府提出了切实的低碳政策建议,也让世界了解到“中国正在努力做着什么”。联合国驻华系统协调代表兼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马和励认为,该报告的结论和建议,将在帮助中国制定快速发展的可持续性政策上发挥重大作用。
经济增长不一定必然增加碳排放
这份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委托中国人民大学完成的报告,突破性地将中国的经济增长、碳排放及人类发展联系起来。报告指出,在中国一些经济较发达的省份(如江苏、浙江、广东),其碳强度(单位GDP产值的碳排放)反而是最小的;而那些收入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如山西、贵州、内蒙古)的碳排放量却相对较高。
报告据此认为,经济增长不一定必然伴随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上升;虽然中国过去的经济进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但未来的发展可遵循一条完全不同的轨迹。
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0年发布第一份年度“人类发展报告”起,该报告就已成为该机构最重要的政策分析工具,具有相当的国际影响力。从1997年起,联合国开始发布“中国人类发展报告”,迄今已发布6份。
在城市化进程中可“跳跃发展”
这份最新报告为中国未来的城市化问题提供了政策选择。报告认为,中国在未来20年将有约4亿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这一巨大的内部迁移,不但涉及人数超过美国人口总数,而且将大大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李秉仁表示,2009年中国城市化的比例已达46.6%,城镇人口达6.22亿;城市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已均占全国总消耗和总排放的85%。
报告认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中国需在建筑和电器产品的能源效率上引入更严格的标准,并大大减少住宅领域的碳排放,及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报告强调:“虽然起步较晚,但中国可以抛弃过时技术,实现跳跃发展,从一开始就采取更清洁和更环保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