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体制松动一线 中石化续增地方炼厂原油指标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05 月 02 日 |
|
国内两大石油公司满负荷运转尚且供不应求,地方炼油厂(以下简称“地炼”或“地方炼厂”)却苦于原油指标不足而产能大量闲置,这样的情形终于使得垄断体制开始出现松动——在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的调度下,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石化”)每月都将增调一定数量的原油分给地方炼厂代为加工。经过多年的博弈,地方炼厂数年未涨的原油指标首次获得持续性增加。
再续“蜜月”
“原油对于地方炼厂来说,是企业发展最大的瓶颈。”东营正和集团供应部李部长告诉记者,目前山东地炼正迎来新一轮大面积亏损。由于燃料油进口价格高、加工成本大,亏损已使得企业部分设备停产。所幸中石化第二季度每月将增加3万吨的原油供给,以解燃眉之急。
据4月8日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初步估算山东地炼加工进口直馏燃料油理论亏损在200-300元/吨。近期地炼的生产积极性极低,常减压装置平均开工率降至近年最低水平。山东汽柴油产量大幅缩水,油荒之忧日近。
中石化山东分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第二季度中石化将调拨55万吨原油交予山东地方炼厂代为加工。4月份从新疆调拨的原油已经运抵,未来中石化还将从中原油田、胜利油田陆续调拨原油救急山东。
事实上,在2007年11月,中石化曾急调50万吨原油交与地炼加工,双方在维系了短暂的“蜜月”后合作随即中止。
而此次中石化与地方炼厂的代加工合作却将持续进行。上述负责人表示,目前中石化首批原油供给了4家地方炼厂。未来还将根据市场需求陆续增加炼厂数量。由于国际油价走高、国内油价倒挂导致近期来市场形势日益严峻,代加工业务将在一定时期内持续下去。
长久以来,原油短缺使山东每个地方炼厂挣扎在生死线上。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地方炼厂不能自行进口原油,山东地方炼厂原油分配指标由中石化代管,成品油交由中石化回购。但自从2000年,国家确定了15家地方炼厂每年168.84万吨的原油配置指标后,多年来一直没有变动。同时,中石化自身的原油计划却在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
如今山东地方炼厂的产能已高达4500万吨。产能与原油间巨大的差额令他们只好一面进口燃料油替代,一面同国家有关部门以及中石化博弈。
在2007年的油荒中,山东地方炼厂曾联合全国同行集体上书,要求打破垄断、申请独立进口原油等资格。“一直以来,我国成品油供给主要依靠垄断体制而忽视地方炼厂的作用,导致全国地炼第一大省的原油指标竟然8年未能增长。如今,油荒危机频发使得垄断体制出现松动,此前双方短暂的合作也证明,在油价倒挂的现实下,供给渠道的多元化是化解油荒的最佳途径。”中国加油站网首席分析师李昱如是说。
油荒下的博弈
2007年11月中石化与地炼短暂的“蜜月期”结束后,2008年1月份地方炼厂曾主动与两大石油集团沟通,希望增加原油指标缓解企业亏损,但却遭到了拒绝。
一位地炼人士向记者透露,之所以石油巨头两个月后态度有着如此大的变化,一是因为供给不足,油荒危机日益逼近(4月中旬广东柴油已全线告急)。国家发改委曾在2007年底油荒过后要求两大石油公司,可将代加工业务作为长期战略。而更为重要的是,4月1日起国家开始实施的补贴政策使得中石化有了更好的利益诉求。
自2008年4月1日起,政府部门对两大石油公司原油进口税实施先征收17%的增值税,再返征收额75%的补贴措施。这使得进口原油要比中石化国内生产的原油每吨便宜700元。
这位地炼人士认为,中石化使用进口原油降低成本,把国内成本相对较高的原油交给地炼加工,利益上更为合算是推动中石化与地炼合作的关键因素。
此次原油代加工将以每吨93号汽油6700元、柴油6600元的价格回购。昌邑石化的副总经理宋增廷表示,与去年合作尚有一定利润相比,按照此次的回购价格,企业的利润仅能支付人员工资,维持企业运营。但这也比目前地炼加工燃料油亏损强得多。
但也有市场观察人士认为,从近期国家给与两大石油集团一系列优惠政策推测,由于国家先前驳回两大集团调价的申请,同时在“奥运年”稳定的大目标下,又需要依靠两大集团来保证市场供应,所以两大集团在与国家政策博弈中地位提高,致使山东地炼此次代加工谈判、议价能力明显下降。
中国加油站网首席分析师李昱指出,在政府与两大石油集团的博弈中,国家可以考虑充分利用地炼的产能,作为制衡两大集团的砝码。如果此次国家适当提高回购价格、保证企业利润,将使得地炼代加工的积极性大大增加。如将第二季度350万吨的成品油进口量都通过代加工完成,或许国家就不必对此做出大量进口补贴了。毕竟,目前地炼三分之二的产能仍处于闲置状态。 |
来源: 经济观察报 |
|
相关文章: |
|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