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认为,单纯通过CPI数据考量政策调控存在误导,因房地产泡沫已经绑架了中国经济
●国家发改委:相对于GDP的高速增长,目前的CPI涨幅是正常的
3%“红线”将破。5月18日,国家发改委分析第二季度物价走势时提出,预计新涨价因素将减少,第二季度居民价格总水平仍将保持小幅上升的态势,后两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可能在3%左右。
国家发改委认为短期物价仍将上升的原因是,去年同期CPI为负、去年12月CPI涨幅较高,达1.9%,所以翘尾因素还将继续增加。
另外,据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今年4月,CPI同比上升2.8%;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上升6.8%和12%。据此,不少专家认为未来PPI升势将传导至CPI。澳新银行中国研究总监刘利刚透露,该行中国大宗商品进口价格指数也显示,中国进口大宗商品价格同比上升趋势十分明显,表明中国仍在不断输入通货膨胀,这也将助推未来数月的CPI数据。
国家发改委预计上半年CPI平均涨幅在2.5%左右。而目前中国商业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为2.25%,考虑到即便加息一次(以25个基点计算),实际利率仍为负值。
“单纯通过观察CPI进行政策调控会误导政策制定者。”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教授袁钢明向《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
“目前中国经济最严重的问题不是通货膨胀而是房地产泡沫,房地产已经绑架了中国经济,其中也包括CPI。”袁钢明认为,仅据CPI高涨就判断中国经济过热有失偏颇,CPI的上涨并非流动性过剩“作祟”。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达到11.9%,国家发改委日前也明确表态:“相对于GDP的高速增长,目前的CPI涨幅是正常的。”
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相关人士昨日也表示,“随着第二季度天气好转、供应增长,蔬菜、鲜果等农产品价格将有所回落。”另外,国家加大对西南干旱地区和玉树灾区储备粮的投放力度,加快储备粮的拍卖频次,“这些都有利于稳定市场粮价”。
与此同时,一些短期因素可能有助于缓和中国物价上升压力。中国房地产调控新政、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等引起金融市场大震荡。4月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前涨后跌。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从4月初的每桶86美元已落至70美元左右。
不过,在其他方面价格上涨压力仍存。有机构指出,近期劳动力工资上涨将推动核心CPI走高,同时,政府计划继续推进资源环境税费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水价调整等对CPI造成压力。央行在《2010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提到,当前外需还在恢复之中,国内工业产能较为充裕,有利于稳定价格。但在全球货币条件较为宽松、经济总体复苏的大背景下,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呈上升态势,伴随国内经济持续较快回升,中国价格上行的压力也在增加。(马继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