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4日,一台最大吊装能力达1200多吨的大吊车在中核集团三门核电一期工程现场作业。
“目前的压力非常大。”王炳华毫不讳言。
这位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的掌门人,在得知2009年底韩国取得阿联酋核电大单时,深受刺激。“韩国核电自主研发几乎与我国同一个年代起步,现在,韩国已经拿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技术,并且成功走出了国门,这个订单价值总计400多亿美元,相当于出口多少双鞋、多少套西装?”
王炳华暗下决心,把引进的第三代核电AP1000技术消化吸收,一定要拿出比韩国更好的核电技术。
为此,他须臾不敢懈怠,每月至少去一次三门及海阳的核电现场。在他眼里,三门及海阳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的进展,关系着中国核电的未来。
令人欣慰的好消息不断传来。
在建院40周年大会上,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宣告,我国已在技术上具备了在内陆批量建设AP1000核电厂的条件。
中国“大核电”,正扬帆起航。
AP1000 “引进来”后自主化
国产化第三代核电AP1000技术有多难?一个细节可窥端倪。
一些核电设备制造企业的工人,曾把“AP1000”称为“挨批1000”——因为要求高、难度大,若自主化工作受挫,每人都要受批评,甚至有工人表示一接到“挨批1000”设备的订单就手抖。有一家大型企业花了7个月制造的设备因为有3处瑕疵,被迫报废,等到第二台宣布成功时,总工程师当场落泪。
不过,对于自主化依托项目的进度,王炳华很有信心。
“2010年所有的里程碑节点目标都可以实现,完全没有问题,明年你们可以来检查工作。”指着幻灯片上列出的时间表,王炳华对记者说。
底气何来?中国创造的实力。
“所谓突破,就是前人没有做过的,我们开始做了;世界核电建造史上没有做过的,我们已经做完了。”王炳华说。
重量超过600吨、直径近40米的“大家伙”——三门核电1号机组的钢制安全壳底封头,由国内企业热压成型、焊接,与现场设施的接口处竟然能做到分毫不差。
更为关键的是AP1000主管道的突破。这套管道,被喻为核蒸汽供应系统输出堆芯热能的“大动脉”,是AP1000的核一级关键设备,必须采用超低碳控氮不锈钢整体锻造技术,材质要求高、加工制造难度大,堪称目前世界核电主管道制造难度之最。而它也是美国西屋公司唯一没有转让技术的核岛关键设备,西屋认为中国研制不出来,要从意大利购买,一套价值近4亿元人民币。
“太贵了,买不起。下决心,自己搞研发。”忆当时,王炳华豪气干云。
国内多家企业经过两年攻关,终于自主突破了技术难关,制造的主管道已完全符合西屋的设计技术标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当下,三门、海阳1号机组的主管道都将采用国产设备,每套售价仅为1.5亿元。
多项关键设备制造的突破,打破了多项国外企业市场和技术的垄断。据介绍,从自主化依托项目的第四台机组开始,AP1000设备制造的国产化可以达到近100%。
AP1000先进核电技术的引进,直接推动着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 王炳华说:“目前,中国核电的产业链正在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