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增长卡在何处
多位受访专家着重向本刊分析了城市居民收入增长若干“卡脖子”因素。
一是对收入增长的研究不足。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刘克崮表示,当前,对于居民收入占比下降这一点已形成共识,但是,对于如何调整收入的研究则相对缺乏。
首先,提高居民个人收入占比的同时,政府和企业具体分别该下降多少,研究尚不充分。其次,就政府而言,中央收入下降多一点,还是地方收入下降多一点,研究也不够;而各个地方的具体情况又各有不同,如何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都需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
二是来自政府和企业的阻力。常修泽认为,近年来,收入分配主要向三个方面倾斜,向资方倾斜,即向企业的利润倾斜、向政府倾斜、向垄断行业倾斜。在此之中,他认为,“来自政府的阻力可能是最大的。”原因在于,在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的过程中,政府既是责无旁贷的重要推手,又是需要被改革的一个方面。他举例说,在当前分配格局的现实下,从2000年~2007年,政府储蓄率由2.6%上升至10.8%。
苏海南补充说,当前中央政府在收入分配上的大政方针比较明确,正大力改善民生,“各级地方政府在不同程度上有自己的小利益,怎么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使整个政府队伍去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当前需要落实的一项重要工作。”
从企业来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部副部长贡森表示,近年来,企业储蓄之所以偏高,主要原因正在于企业不愿意分红。他表示,不仅是国有企业,一些上市公司也不愿分红,从而导致工薪阶层工资收入增长缓慢。而在初次分配中,政府所能发挥的作用又相对有限。
三是作为劳动者代表的工会,在利益博弈中发挥的作用过小。常修泽认为,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应该构建一种“金三角”的关系。其中,政府制定工资制度,包括最低工资标准,以及工资和经济增长相匹配的增长机制。在此基础上,具体到职工在某个企业应该拿多少钱,政府则无权干预,交由资方和劳方协商。
常修泽认为,当前的问题在于,本应代表劳动者利益的工会,在现实中往往力量过于弱小。因此,如何让工会成为劳动者利益的代言人,涉及到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