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接触各类媒体发现,“房荒”正在蔓延。据媒体报道,最近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南京、昆明、苏州以及台州等地都出现了“房荒”,楼盘再现排队抢购,一些开发商更是借机提价,媒体也轮番炒作“火上浇油”。此类“房荒”的出现,不仅给购房者带来了一定的心理负担,而且直接导致了楼市泡沫的加剧产生。
不得不承认,如今在一些城市,确实由于某些客观原因,使得一些区域市场房屋供求失衡,出现一房难求甚至需要托人买房的现象,但人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这并不代表上述城市就出现了真正的房荒,更不能成为卖家集体涨价的理由。
楼市是否真的出现供不应求,市场到底有没有房荒?暂且撇开这一问题不去争论。先来看看上海的情况。
根据网上房地产的数据,截至11月23日,上海一手商品住宅可售量已跌至474万平方米仅相当于旺季10周的销售量。乍一看数据,确实令人担心。
今年以来,国务院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以及“世博会概念”等多种因素,促使房地产交易投资活跃。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仅仅凭借炒作“房荒”噱头——楼市库存紧缺——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事实上,上海楼市库存去年最低一度下探至226万平方米,只有目前库存的一半,出现可售一手商品住宅仅余2万多套,一个区仅有几套房子的局面。即便如此,也没有引发房荒。
其实,不啻上海(只是上海比较典型罢了),包括全国其他城市,通常情况下最为热销的只是一些热点区域,甚至只是交通条件、地理位置较好的部分或个别楼盘,而在广大郊区,还是有大量楼盘可以购买,也就是说,出现房荒的通常只是地段好的楼盘,或者是处于价格低洼的楼盘。
另外,以首都北京为例,“北京出现房荒”也有媒体炒作因素,小题大做,有些夸张的成分。本轮楼市发飙肇始于二手房市场,二手房市场的火暴又带动了一手房市场火暴,加上货币流动性异常,“地王”效应推动,购房者买涨追高,想不火暴都难。
但是今年楼市的需求并不全是真正需要房子居住的刚性需求。试想,如果把全北京的房屋平均进行分配,肯定每个人都有房子住,甚至还可能分得不止一套。北京也谈不上有房荒可言,并不是真正无房可买。
中国有个典故叫“三人成虎”,大意是说,现在有一个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也许人们不会相信,第二个人说,可能人们还是不相信,但如果还有人说同样的话,大家兴许就会信以为真。眼下楼市所谓“房荒”,与此十分相仿。
由此可以怀疑,媒体“惟恐天下不乱”,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想趁机捞一把也不能排除。而一旦以讹传讹,大家都失去理性,房荒可能会真的到来,后果则可能是灾难性的。
所谓“房荒”不过是一种表象,是“烟雾弹”,是支撑房价飞涨的幌子。其背后掩盖的是上文提及的流动性异常,热钱过多而投资渠道缺乏,同时与中国房地产制度缺陷、市场产品结构不合理、调控政策不够灵活等都有关系,本质是中国经济结构问题的体现。
热钱过多而投资渠道缺乏,“挤牙膏”式的土地供应和预售制度,适合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的房屋缺少,加上住房保障力度不足,房地产制度缺陷导致的市场配置资源失灵,以及调控滞后,政策应该做出调整而未及时调整,等等,这些都是导致当前楼市供求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
现在给楼市降温还为时不晚,有关部门应未雨绸缪,有些政策,如“第二套房政策”应该坚决执行,一些税费减免政策可以考虑逐步退出。否则,楼市泡沫扩大,势必将威胁整个中国经济。(周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