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再临由“岛”向“港”梦想启航
提要: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国际旅游岛规划一旦获批,解决的将是困扰海南多年来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问题,如果企业此时还犹疑不前,将再次失掉改变命运的机会
“过去的10多年,海南经历了从辉煌到沉沦到迷茫再到探索的过程。”李文利认为,国际旅游岛绝不仅仅是概念,而应该成为二次创业的契机。企业如果只看到房地产的发展,忽视了规划带来的总体产业导向政策,是短视;如果只盼望实质措施,体会不到海南历史定位即将发生改变带来的机遇,还是短视。
“看不到历史性机遇的企业将被淘汰。”最早提出国际旅游岛概念的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直言不讳。他认为,国际旅游岛规划一旦获批,解决的将是困扰海南多年来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问题,如果企业此时还犹疑不前,将再次失掉改变命运的机会。
海南多位学者指出,虽然被称为特区,但海南的发展方向并不清晰。1988年建省时提出的大特区概念因历史原因是模糊的,后来决定建立以工业为主导、商贸并举的经济特区,实际上仿照了深圳刚建立特区的模式。房地产泡沫破灭后直到1996年底,海南经济才慢慢平稳,进入21世纪基本复苏。在此期间,海南经历了以贸易为中心、以房地产为中心的种种争论。后来又认为现代化过程不能避开工业化过程,于是确定了“一省两地”战略,在此基础上又提出过“生态省建设”、“海洋大省建设”、“海洋产业建设”等。
就连国际旅游岛的提出也是一波三折。迟福林说,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中国即将加入WTO,大家又再度对海南的前途和命运开始思索。此时,海南如果不开放,就没有希望。然而,随着普惠政策在内地全面推行,海南走区域开放的路子已不符合实际,转而需要走出一条产业开放的路子。在此背景下,他们提交给海南省委一份产业开放拉动产业升级的报告,并首度提出国际旅游岛,设想以免签证、开放航权和免税商品为重点来实现开放。报告交上去后,海南省经过多次讨论,但认识并不统一。2000年后,海南决定在三亚进行试点,将其建设成为国际化旅游城市。直到建省20周年,海南才最终决定全面启动国际旅游岛建设,并将报告提交给中央。
“海南旅游岛规划解决了海南开放和发展的大定位,马上会有资金再度大举进入。”迟福林认为,此时海南的产业已有足够能力承接。此外,规划还会带出中央若干具体政策,如免签范围进一步扩大、航权开放等。在环保、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国家也应该会从财税上给予支持和政策倾斜,土地使用的灵活性将更大。对这一切,企业要有足够的清醒认识。
实际上,海南的宏大梦想不仅仅是旅游岛。此次规划叫国际旅游岛,而不叫国际旅游省,透出了海南人浓浓的“岛”情结,其背后折射出挥之二十年不去的“自由港”终极目标。
海南大学教授曹锡仁看来,改革开放30年后,中国下一步究竟应该怎么走成为新的命题。此时,把海南重新拿出来实验,创造一个更加自由化、更加国际化的独立区域,从而来解决国家发展的国际化、全球化问题,具有新的战略高度。因此,国际旅游岛的提出只是最终建立自由贸易区进程中的起步阶段。海南岛还是要像香港、迪拜一样,将来在整个省域全面实行自由贸易。不过,这些政策不可能一步到位,只能是在实践中逐步实现,最终逼近一个目标,即自由贸易港或自由贸易区。
从世界版图看,海南的历史意义甚至比自由贸易区还要远大。“我们现在正在做一个课题研究,即海南未来在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域内要扮演什么角色?”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指出,随着国际旅游岛的确立,海南应该重新审视自己在东南亚地区的地位。
如果将海南宏大的梦想分解,那么目前迟福林全力推动的是建立海南日用消费品免税区。第二个层次的梦想,则是携手香港、澳门以及越南等其他东南亚地区共建旅游经济圈。迟福林说,在建立国际旅游岛的背景下,这一旅游经济圈将会加速形成。圈内的各个地区通过旅游资源互补而共同获益。11月12日上午,海航集团决定增开航班,使得海口往返香港航班由每周14班增至21班,三亚往返香港由每周11班增加至14班,意味着“琼港空中快线”初具雏形。
海南第三个层次的梦想,就是前面提到的迟福林正在研究的课题。他认为,未来海南岛在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域中的定位应该是南中国海区域综合性的开发、服务重要基地。可以先建立起旅游经济圈的合作,再逐步延伸到其他领域。比如越南下龙湾到洋浦才几个小时,一旦旅游经济圈开启,贸易加工等领域均能实现合作。
巨变在即梦想等待照进现实
提要:梦想的最终实现,必须有制度安排和政策框架作为内涵支撑。同时,要注重总体规划,严控局部泡沫的产生
在曹锡仁的记忆中,如今叱咤地产界的冯仑还是当年的那个小伙子。1991年一天深夜,冯仑和潘石屹等5个兄弟骑着4辆自行车,突然敲开了他的门。他们不甘在北京打工,又借了10万块钱重新杀回海南。现在,他们已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但对于更多老海南来说,时钟仿佛从那时就逐渐慢了下来。虽然长远的梦想已逐渐坚定,但要在短期内找回这失去的十多年远非易事。
11月13日,中国证券报记者在三亚寻找那家已经试营业的免税店时,换了几辆出租车,问了多个路人,却没有一个人知道地址。“免税店是骗人的,去那干嘛!”短短十多分钟路程中,第一位出租车司机不停推荐另一家“走私店”,还力邀记者去购买水晶、珍珠。换了一辆出租车,司机又开始推荐来自泰国的“小人妖”表演。马路上,电动自行车、摩的随意穿行,到处兜客,从软件建设来看,海南与国际旅游岛还有相当距离。
“认识需要时间。”曹锡仁说,随着对这个战略的理解、消化、深入,再到领会、认同,海南最终会在体制、制度和政策方面产生一系列变化,此时才会使海南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对这个也许不会很短的过程,学者们充满了信心。他们认为,如今,历史大形势与2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海南总体上没有实现建设特区的目标,但也获得了巨大发展,不仅集聚了各类企业、人才,基础设施更是日益完善。如在建的东环铁路全长308.11公里,预计明年底通车,届时,将建立起琼北旅游圈的大循环,进而形成海南完整的“阳光东海岸”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布局。此外,三亚和海口机场的扩建也提上日程,一直被外界提及多年的琼州海峡大桥也有望加快审批和实施进度。这些都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初步实现打下了基础。当务之急,就是要围绕国际旅游岛,把中长期规划尽快做起来。梦想的最终实现,必须有制度安排和政策框架作为内涵支撑。学者们还强调,虽然海南的产业已能承受新一轮资金的进入,但一定要注重总体规划,严控局部泡沫的产生。
车沿海口西海岸行驶,李文利看着窗外的夕阳。当年,看了人民日报一篇描写海南的文章,他成为十万人才过海峡中的一员。在经济最低潮的时候,也从未想到离开。在问及对海南前景的看法时,他没有直接回答,只是反问了一句:“这样的岛,这样的椰林,这样的风,在中国还能找得到第二个吗?”(杜雅文蒋家华 蒋文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