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来西北区域“大开发大发展” 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一)十年来西北区域“大开发大发展”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水平偏低,资金来源紧张
(1)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水平偏低。首先,交通网络总体水平还比较低。1999年西北地区线路综合密度为513.1公里/万平方公里,东部地区为4638.4公里/万平方公里,全国为1585.4公里/万平方公里,西北仅为东部的11.06%、全国的32.4%。2006年底,西北地区的线路综合密度达到1462公里/万平方公里,与1999年相比增加了近两倍。铁路密度增加了36.7%,公路密度增加了197.7%,但是与全国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2006年,西北地区的线路综合密度、铁路密度、公路密度和内河航道密度分别相当于全国的38.37%、45.45%、39.35%和6.23%(见表4)。由于自然环境恶劣、资金供给不足等原因,西北地区交通设施中高等级路段少。质量差、路面崎岖、通行能力差的路段较多,高等级路段的比重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6年,全国高速公路比重为1.31%,西北地区仅为0.9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33个百分点。第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传统体制所造成的市场分割、部门之间的信息封锁,严重阻碍了西北信息市场的发展。信息市场不规范,缺乏统一的组织和管理,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信息市场的核心机制——价格机制尚未建立起来,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信息资源的浪费,也影响了西北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西北地区十年来信息服务业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与东中部地区相比较,还是有一定差距(见表5)。
目前,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不够,许多流域缺少必要的水利设施;水资源的调配不合理,供水不足;已建立的水利设施管理不科学,导致水利设施利用率不高,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许多水利设施已经老化,但是由于缺少经费维修、改造和更新,自我发展能力和效益都不高。(2)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紧缺。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对西北地区的财政投入,但是国家投入毕竟有限,相对于西部巨大的资金需求仍显不足。
两个方面因素的存在又加剧了这一状况:一方面,由于西北地区财政长期入不敷出,居民人均收入较低,自身积累不足;另一方面,西北地区开放程度低,投资环境差,资金回报率低,很难吸引外部直接投资。1999年,西北地区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的比重仅为0.9%,远远低于东部和中部,甚至低于西南地区。虽然2007年有所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与东部、中部的差距仍较大。随着沿海产业结构升级和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上涨,东南沿海地区的产业出现了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但是,相比较而言,西北地区投资环境较差以及投资回报率较中部地区要低,直接进入西部地区的资金并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