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地流标情况蔓延、地价逐步回归理性的背景下,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势必受到影响。在业内看来,做好土地市场微观调控、改变对卖地收入的过度依赖等应成为地方政府的积极应对措施。
昨天,记者从易居中国刚发行的《中国房地产2008年年鉴》中了解到,根据其对全国38个大中城市楼市数据的整理,去年前10月全国土地供应都是萎缩的,只有在12月份进行了放量,但成交也没有和供应相“匹配”;而从城市表现来看,部分城市去年的土地成交量与前年相比下降了80%,还有部分城市的土地财政萎缩了90%。
土地出让收入锐减的问题目前更受业内关注。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在去年土地市场急剧降温的情况下,全国土地出让总收入9600多亿元,相比前年的近1.3万亿元大幅减少。
地方数据更为低迷,如报告披露上海去年实现土地出让总金额154.26亿元,同比减少60.6%;广州财政局则表示,去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减收105亿元,同比下降37.7%;深圳的统计虽然尚未公布,但去年8月的时候深圳就宣布将国土资金收入预期降低到154.33亿元,这比前年215.6亿元的实际收入下降28.4%;北京是去年一线城市中唯一土地出让金增收的城市,但增幅并不明显,且从去年下半年起地价明显下降。
易居克而瑞总裁丁祖昱表示,因楼市低迷导致的土地市场冷清已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视,但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如何做好这方面的微观调控,供大于求一点或保持基本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