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翟志刚27日约16:30出舱 穿中国研制舱外服 -达沃斯论坛开幕 全球风险报告:四问题 不会全球性衰退 答问 -中美重启航天合作 美取消对华火箭制裁 长征5号大火箭研发成功 -电监会人士透露近期将上调居民用电价格 销售电价每度涨4-5分 -15个大城市液态奶抽检全合格 商务部长:国产奶品销售已恢复2/3 -欧盟扩大对我牛奶和奶制品进口禁令范围 三元收购三鹿基本定调 -业界人士证实融资融券获批准 个人投资者行为指引(全文/答问) -保尔森下跪恳求通过救市计划 美最大银行倒闭 汇丰全球裁员千人 -物价涨股市跌 国庆仅六成人愿意出游 中国富人拥亚太22.3%财富 -中国将加大对证券业等反洗钱检查 完善法律 上半年12家机构违规
中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09 月 25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与发展重点

    (一)优势产品与优势区域的确定

    1.优势品种的确定。坚持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立足国内实现主要农产品的基本自给,努力扩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农产品出口份额,全面提升农业产业的发展质量,不断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是新时期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优势农产品品种确定的基本依据。为此,在上一轮规划选定的品种基础上,按照总体布局、重点建设的思路和既继承又发展的原则,本规划选择确定16个品种。

    ———保留的品种。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甘蔗、苹果、柑橘、生猪、奶牛等11个品种。这些品种国内消费需求量大,生产有潜力,是确保国内基本供给或具备较强出口优势的主要农产品。

    ———调整的品种。包括肉牛、肉羊、出口水产品3个品种。其中,考虑到肉牛、肉羊2个品种在发展思路、重点和相关扶持政策上存在一定差异,本规划将上一轮规划中肉牛肉羊品种分开,作为两个品种。针对斑点叉尾鮰和藻类出口势头强劲的实际情况,将其纳入优势出口水产品之列。

    ———新增的品种。包括马铃薯、天然橡胶2个品种。马铃薯既是增粮作物,又是增收作物,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天然橡胶是我国重要战略物资,供需缺口逐年增大。考虑到这2个品种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逐步提升,本规划将这2个品种纳入规划范围。

    2.优势区域的确定。经过五年的发展建设,绝大多数优势区域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但也确有少部分县的生产优势有所减弱,有的甚至丧失。本规划对上一轮规划品种,根据其生产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按照“大稳定、小调整和相对集中连片”的原则,对优势区域重新进行确认和划定,并细化到县;对新增品种,按生产优势选择重点县,划定优势区域。

    (二)16个优势品种区域布局与发展重点

    1.水稻。水稻是我国口粮消费的主体,依靠国际市场调剂国内需求的余地极为有限,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我国水稻已连续四年持续增产,目前产需基本平衡,但结构性矛盾突出。未来稻米消费将呈增长趋势,受比较效益低、“双改单”趋势明显、水田面积减少以及机械化水平低、良种良法不配套等因素制约,播种面积增加有限,单产提高难度较大,稳定供给压力将长期存在。

    区域布局:着力建设东北平原、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3个优势区。其中,东北平原水稻优势区主要位于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3个省的82个重点县,着力发展优质粳稻;长江流域水稻优势区主要位于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丘陵平坝地区、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河南南部地区、鄱阳湖平原、沿淮和沿江平原与丘陵地区,主要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江西、江苏10个省(市)的449个重点县,着力稳定双季稻面积,逐步扩大江淮粳稻生产,提高单季稻产量水平;东南沿海水稻优势区主要位于杭嘉湖平原、闽江流域、珠江三角洲、潮汕平原、广西及海南的平原地区,主要包括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6个省(区、市)的208个重点县,稳定水稻面积,着力发展优质高档籼稻。

    主攻方向:立足国内生产,满足消费需求,稳步发展粳稻,大力发展优质稻,不断优化品种和品质结构,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一是稳定和扩大种植面积,加强稻田保护,稳定和增加双季稻生产;二是加强优质水稻品种选育与推广,规范发展轻简栽培技术,加大病虫害综合防治力度,加快全程机械化进程,提高水稻单产和品质;三是加强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和田间配套设施建设,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稳定提升生产能力;四是扶持龙头企业,加快优势区域稻米产业化步伐,打造世界稻米名优品牌,提高经济效益。

    发展目标:到2015年,优势区水稻面积稳定在4.4亿亩左右,占全国的98%;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达到99%。优质率达到80%,比2007年提高8个百分点。绿色、有机认证基地面积分别达到5000万亩、500万亩。发展水稻订单种植1亿亩以上,培育国家级稻米精品名牌20个左右。

    2.小麦。小麦是我国的基本口粮作物,在粮食安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突出。2004年以来,我国小麦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播种面积恢复增加,单产和总产持续快速增长,产需总体平衡。但是,我国优质专用品种比例偏低,高档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仍需从国际市场进口。随着消费需求的刚性增长,加之受资源约束趋紧影响,确保小麦基本自给、满足优质化需求难度依然较大。

    区域布局:着力建设黄淮海、长江中下游、西南、西北、东北5个优势区。其中,黄淮海小麦优势区包括河北、山东、北京、天津全部,河南中北部、江苏和安徽北部、山西中南部以及陕西关中地区,主要包括336个重点县,着力发展优质强筋、中强筋和中筋小麦;长江中下游小麦优势区包括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南、湖北北部、河南南部等地区,主要包括73个重点县,着力发展优质弱筋和中筋小麦;西南小麦优势区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省(市),主要包括59个重点县,着力发展优质中筋小麦;西北小麦优势区包括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陕西北部及内蒙古河套土默川地区,主要包括74个重点县,着力发展优质强筋、中筋小麦;东北小麦优势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全部及内蒙古东部,主要包括16个重点县,着力发展优质强筋、中筋小麦。

    主攻方向:围绕小麦基本自给、满足市场需求,在稳定发展的前提下,不断优化品种结构,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品种,着力提高小麦种植效益和加工制品质量。一是千方百计稳定种植面积,进一步巩固、提升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大力推行规模化种植,形成稳定的商品生产能力;二是实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大力推行节水灌溉、精量半精量播种、覆盖栽培、科学施肥等先进适用技术,着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小麦单产水平;三是优化品种结构,积极发展强筋、中强筋、中筋和弱筋小麦,改善品质,提升质量;四是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促进生产和流通协调发展,打造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优势产业带,全面增强小麦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发展目标:到2015年,优势区种植面积3.18亿亩,占全国总面积的93.6%以上;产量达到10523万吨,占全国的比重达到95.2%;优质率达到85%以上。优势区专用小麦播种面积明显扩大,小麦加工迈上新台阶,产业综合效益明显提高。

    3.玉米。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兼用作物。近年来,我国玉米面积、产量逐年增加,发展势头良好,供求基本平衡。但由于玉米功能用途的拓展,在饲用玉米平稳增长的同时,工业消费特别是用于生产燃料乙醇的玉米数量增长迅猛,需求增长趋快。目前我国玉米生产仍受优良品种相对较少、区域性适用技术普及率低、机械化收获技术尚未普及以及农田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的制约,增产幅度难以跟上消费增长速度,实现玉米供求平衡任务艰巨。

    区域布局:着力建设北方、黄淮海和西南3个优势区。其中,北方玉米优势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陕西北部、山西中北部、北京和河北北部及太行山沿线的玉米种植区,主要包括233个重点县,着力发展籽粒与青贮兼用型玉米;黄淮海玉米优势区包括河南、山东、天津,河北、北京大部,山西、陕西中南部和江苏、安徽淮河以北的玉米种植区,主要包括275个重点县,着力发展籽粒玉米,积极发展籽粒与青贮兼用和青贮专用玉米,适度发展鲜食玉米;西南玉米优势区包括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及湖北、湖南西部的玉米种植区,主要包括67个重点县,着力发展青贮专用和籽粒与青贮兼用玉米。

    主攻方向:以满足国内需求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食用消费优先为原则,在发展玉米生产的基础上调节好消费需求。一是充分挖掘复种指数潜力,稳定增加玉米播种面积。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和耕地质量建设,提高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改善玉米生产条件。二是大力推广以“一增四改”(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改种耐密品种、改套种为平播、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改人工播种收获为机械化作业)为重点的高产配套技术,着力提高玉米单产水平。三是巩固并加强北方玉米优势区和黄淮海玉米优势区的地位,积极挖掘西南玉米优势区生产潜力,着力扶持和发展青贮玉米。四是坚持“不与人争粮”的方针,严格控制玉米燃料乙醇等工业消费增长速度,合理调节玉米深加工产品的生产及出口,适当增加玉米储备,不断提高宏观调控能力。

    发展目标:到2015年,优势区玉米面积稳定在3.1亿亩以上,占全国玉米总面积的70%左右;产量达到1.4亿吨,占全国的比重达到80%,在满足国内玉米需求方面发挥骨干作用。玉米精深加工附加值大幅提高,专用玉米订单生产比例达到30%。

    4.大豆。大豆是我国进口量最大的农产品。2004年以来,我国大豆产量连年下降,进口急剧增加,目前对外依存度已超过60%。由于“两低一高”(单产水平低、含油率低、生产成本高)问题尚未从根本上解决,加之基础设施薄弱、科技水平低、生产装备落后、组织化程度低,国产大豆竞争力弱的状况难以在短期内改变,生产供给不足、主要依靠进口的态势将长期存在,亟需明确市场定位,提高比较效益和单产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区域布局:着力建设东北高油大豆、东北中南部兼用大豆和黄淮海高蛋白大豆3个优势区,其中,东北高油大豆优势区包括内蒙古东四盟和黑龙江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第二积温带以北地区,主要包括59个重点县;东北中南部兼用大豆优势区包括黑龙江南部、内蒙古的通辽赤峰及吉林辽宁大部,主要包括22个重点县;黄淮海高蛋白大豆优势区包括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和安徽两省的沿淮及淮河以北、山西西南地区,主要包括36个重点县。

    主攻方向:统筹油用、粮用大豆生产协调发展,努力保证食用大豆供给,着力提高高油大豆自给率。一是积极恢复和扩大种植面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恢复油料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我国大豆非转基因、绿色、无污染的优势,重点扩大东北大豆玉米轮作面积,发展黄淮海间套复种面积。二是着力提高单产水平。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优良新品种的选育推广,普及应用机械化栽培和收获技术,努力提高大豆综合生产能力。三是提升组织化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发展壮大大豆产销组织,引导加工企业与原料生产基地建立密切联系,努力发展订单生产,逐步改变大豆加工企业和产区脱节的状况。

    发展目标:到2015年,优势区大豆种植面积达到9776万亩,占我国大豆总种植面积的67.4%,比2005~2007年3年平均增加800万亩,其中,含油率21%以上的高油大豆面积达到60%以上,蛋白质含量45%以上的高蛋白大豆面积达到30%;产量达到1579万吨,占全国的比重达到72.6%;平均单产达到161公斤/亩,比2007年提高64公斤。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相关文章:
中国食用农产品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继续回落
7%乡镇无金融机构 计划培育农产品期货市场 农村金融服务报告
中国7%乡镇无金融机构 计划培育农产品期货市场
2008年第一季度全国及31个省市区农产品价格报告
2008年第二季度全国及31个省市区农产品价格报告
未来8年重点培育16个农产品品种 58优势区 农业开发资金投入比
委员建议大幅提高粮价保粮食安全 美就我农产品关税向WTO质疑
美就中国农产品关税向WTO质疑 我9月回应
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再调整 专家称不会影响市场
中国2008年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将进行再分配
中国杂交水稻已为世界增产粮食1万多亿斤 食用农产品价格回落
国家商务部:生产资料和食用农产品价格双双回落
多哈回合08年谈判聚焦农产品补贴 利益矛盾仍存
曼德尔森表示:欧盟有条件承诺降低农产品关税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神七飞船设备拍下舱外景色:蔚蓝星球美丽震撼(组图)
翟志刚27日约16:30出舱 穿中国研制舱外服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