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三角频道记者许群 徐寿松 陶维洲9月11日报道:“继续推进重大改革试验,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率先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国务院近日出台的《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对长三角提出的要求之一。那么,长三角在今后的发展中会推进哪些重大改革试验?如何推进?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长三角区域研究专家,他们认为,长三角重大改革试验可能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长三角地区建立统一开放的标准体系,其中包括技术标准的互认、市场准入的互认、人才资质的互认、质量检验标准的互认等等。
“这就意味着长三角地区突破技术壁垒,形成真正的统一大市场,消费品、人才、技术等要素能够自由流动。”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长三角区域规划综合组成员郁鸿胜指出,目前技术标准的统一还面临很多难点。首先要建立一个区域统一的标准,然后还要将现有标准下已经认证的要素纳入其中,这将是一个十分庞杂的系统工程。
第二、在长三角地区建立统一的法制环境,制定一体化的法律法规,清除对区域融合有阻碍的法规。
郁鸿胜认为,建立一体化的法制环境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规范性文件、政府规章、法制性文件三个方面。难点之一在于,对于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而言,如何将一个文件变作长三角的统一文号、由谁来签署?等等。在这方面去年长三角工商部门迈出了第一步,两省一市同时发布了以长三角为名的工商1、2号文件,但是这项工作在具体推进中却并不理想。“长三角工商1、2号文在省、地市一级还有人知道,但到了县一级就几乎无人知晓了。” 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王振说。
难点之二,一体化法律法规的制定将涉及到长三角两省一市人大的协调。“这意味着长三角区域协调机制将由原来单纯的政府间协调进展到三地人大之间的协调,这需要更多体制机制上的突破。”郁鸿胜说。
第三、上海浦东综合配套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及由此带来的对周边地区的辐射。
第四、对有规模的中心镇进行城市化管理,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城市化进程。
据了解,在长三角地区,人口规模庞大的乡镇已经比比皆是,目前仅上海就有60个新市镇,一些镇的人口规模已达到40-50万人。“如果仍然按照乡镇的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其发展。”郁鸿胜说。
记者了解到,在浙江绍兴已经出现了用管理城市的理念来管理一些市镇,并正在试点“通过授权或委托的形式,赋予中心镇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县级管理权限”。
第五、探索区域内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减少挂钩机制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机制。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建设用地日趋紧张,而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却存在着存量大、布局分散、利用率不高等问题。郁鸿胜认为,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土地资源紧缺,如何合理统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之间的关系显得十分迫切。另外,许多地方已在探索农村宅基地的整理,通过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区化的集中建设,将分散的农村宅基地置换出来,以增加发展的空间。
第六、探索异地兴办联合开发区机制。
“对于长三角的核心城市上海、杭州、苏州等来说,土地资源已经十分紧张,而在广大的苏北以及浙南地区,开发程度还远远不够,异地兴办联合开发区不仅为长三角核心圈层‘腾龙换鸟’赢得空间,也能够带动后发地区的发展。”王振说,现在江苏已经有了这方面的探索,可以借鉴其经验,在长三角地区进行广泛的试点。
据了解,江苏的江阴和靖江分属无锡和泰州两个地级市,2003年江阴在靖江建立了跨区域联动的“江阴开发区靖江园区”,在管理体制上他们实行了“行政混血”的办法,即“投资、管理以江阴为主,土地、劳动力和环境配套以靖江为主”。现在这样的联动开发区在江苏已经十分普遍。
王振介绍,最近上海外高桥公司也在南通启东规划了一个开发区,进行这方面的探索。“江苏的异地兴办联合开发区模式说到底还是在一个省内,长三角要积极探索跨省区的合作,带动长江流域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他说。
第七、探索社会保障区域统筹机制,实现区域统一的用工制度。
“社保缴了费却带不走”,这是让许多异地打工者最感到苦恼的一件事。“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如果能够率先突破,那将为全国的社保统筹树立样本,也为长三角地区吸纳人才又添一股强劲引力。”郁鸿胜说。
但是,要实现社会保障的跨区与统筹难点颇多。上海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经济研究所所长左学金指出,现在江浙沪三地,社保缴费金额各不相同,要形成区域统一非常困难。“上海的强制缴费金额太高,其他地区很难做到。”
而且,各地的社保统筹级别不一样,资金的统筹难度也不一样。以上海为例,城保是由市一级统筹,镇保由区一级统筹,农保则由镇统筹。“不同级别的统筹,政府能够投入资金的多少也不一样,上海正在争取将农保上升为由区统筹。”郁鸿胜说,此外还要协调农保、镇保和城保之间的互转。
第八、加强江海联运和水水集疏转运,构建分工合理的港口物流体系。
郁鸿胜认为,长三角区域目前拥有7个主要海港和约20个内河港口,是我国港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但长三角的沿江沿海港口的结构和布局存在的许多问题。比如,大中小泊位的比例失衡,大型的专业化的泊位缺乏,比重较低,各类港口的布局和分工不合理,影响了长三角区域港口整体效益的发挥。为了构建科学合理的长三角港口体系,必须加快建设中心枢纽港、干线枢纽港、一般枢纽港和地方性港口等层次结构合理的港口群体系。一是确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远洋集装箱干线港的地位。二是确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业务的支线港和喂给港群体系。三是确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江海联运和海进江转运体系,基本上形成以水路集疏运为主体,公路集疏运为辅助的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率的综合集疏运体系,水路集疏运系统所占比例达到60%。
同时要构建现代国际航运服务业体系。长三角区域港口发展,对航运服务业需求剧增,尤其是在高端服务业上,重点是在航运融资、海事保险、海事仲裁、海损清算、航运交易、航运咨询等方面有较大需求。但是,长三角目前包括上海在内,这方面的服务供给还是远远没有达到要求。从目前中心枢纽港区域的现代航运服务业集居区来看,还存在着不少缺陷,比如,国际大型航运公司、班轮公司、龙头企业入驻少,与国际发达国家比较,航运服务企业能级偏低。目前的航运服务大都集中在船代、货代等附加值较低的下游企业为主,航运融资、咨询、仲裁、保险、海损理赔、公证公估、航运组织、船舶管理、海运经纪等航运服务上游产业几乎空白。为了加快现代航运服务业的发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要提升航运服务能级,以发展高端服务为重点,形成长三角区域层次分明的航运服务业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