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政策措施
大豆加工是整个大豆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必须从战略高度加强对大豆加工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和产业引导,促进大豆加工业的健康发展。
(一)科学规划,加强政策指导
大豆主产区和沿海大豆加工区要从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的战略高度和全局利益出发,做好本地区大豆加工业发展专项规划,加强政策指导和产业发展引导,严格控制大豆油脂产能盲目扩张,避免无序竞争。单个大豆油脂加工企业(集团)大豆油脂实际大豆年加工量达到全国总量15%以上,原则上不再准予其新建和扩建大豆油脂加工项目。
(二)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
严格执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通过联合、兼并和重组等形式,有重点地扶持一批加工量2000吨/日以上产、加、销一体化,跨地区的大豆油脂加工企业(集团),推动行业发展上水平上规模。鼓励企业收购国产大豆。
(三)推进技术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加大对大豆加工技术的投入力度,加强科技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
提升大豆加工技术。大豆油脂加工业要淘汰常压蒸发工艺及一批技术落后、能耗高、污染大、消防设施不达标,尤其是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小规模大豆油脂加工厂;鼓励使用大豆脱皮技术、大豆膨化后浸出技术,提高出油率及生产高蛋白豆粕;鼓励榨油和精炼配套生产,加强开发以豆粕和豆油为原料的新产品(发酵豆粕、健康营养油等);鼓励使用PLC控制的自动化生产工艺;深入研究并推广使用污水回收利用技术。
大豆深加工业要着力研发废水循环利用技术、大豆蛋白酶解技术、豆渣提取大豆纤维素技术、豆清废水提取大豆低聚糖和异黄酮技术、大豆肽生产及脱苦技术、大豆蛋白表面修饰技术、乳品蛋白生产技术,以及提高大豆蛋白得率及蛋白凝胶性、分散性和溶解性技术和降低大豆蛋白豆腥味及黏度技术;加强大豆蛋白在主食制品中的应用技术研发;推进传统大豆制品加工工艺技术工业化;淘汰能耗高、水耗高、废水排放不达标、投资大、成本高、效益差的大豆分离蛋白生产线。
研发大豆加工设备。重点研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油料预处理设备、提高原料浸出量的高效大豆脱皮及皮仁分离机、高效油脂浸出器、大型低温脱溶机、提高大豆蛋白生产效率和降低能耗的大型高速离心分离机、大型大豆蛋白节能干燥机、大型蛋白食品挤压膨化机等设备。重组整合一批粮油加工机械设备制造企业,形成合力,提高企业研发能力和装备制造水平。
丰富大豆加工产品。提升大豆蛋白、磷脂、异黄酮、维生素E、纤维素、低聚糖、皂甙、多肽等具有生物活性的保健食品和功能性食品的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推进传统产品工业化,提高大豆加工综合利用程度,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四)鼓励和引导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资源
实施“走出去”战略,制定发展规划,支持企业建立稳定可靠的进口大豆保障体系,初期可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2-3家企业作为试点。在具体操作上,可在产地采购大豆,再租赁码头,建仓库和运输系统,或参股当地农业企业及租赁土地进行种植,并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鼓励企业到国外建大豆加工厂。
(五)建立引导大豆有序进口的安全保障机制
科学估算我国大豆需求总量和自给率水平,建立大豆进口数量、价格及质量安全预警机制,引导大豆有序进口。当大豆进口量与预期需求量的差额低于或高于一个月的压榨水平时,政府通过权威信息机构发布数量警示信息;当进口大豆港口批发价格单月涨跌幅度超过10%或者累计两个月涨跌幅度超过15%时,发布价格警示信息;当进口大豆出现重大质量安全问题时,发布质量安全警示信息,并采取检验检疫措施。
要积极引导、统筹安排、组织协调对外采购工作,逐步增强国际影响力,提高议价能力,降低采购成本。
(六)建立大豆商业周转储备制度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7]59号文件)规定,鼓励大型国有粮油加工企业适当增加大豆商业周转储备,由国家通过招标方式确定具体承储企业和承储企业数量。
(七)建立大豆产业信息发布制度
充分发挥并积极扩展国内现有粮油信息机构的职能,完善全社会大豆加工业统计指导和信息服务,建立全面、系统、准确的大豆产业信息报告制度和发布平台,包括国际国内大豆主产国生产形势监测评价系统、国内大豆消费量及进口量监测评价系统、国内500吨以上规模油脂加工企业的产销存动态监测体系。通过国家权威粮油信息机构定期向社会发布。完善大豆加工产品质量体系、清洁生产标准体系、检测检验体系建设。
(八)发展和完善大豆期货市场
加大期货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力度,建立畅通的期货信息传播渠道,鼓励和引导大豆生产、贸易、加工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尽快出台国有及国有控股粮食企业参与套期保值交易的相关政策,为国有及国有控股粮食企业提供平等的竞争环境。大力扶持大豆期货市场的发展,完善期现货标准,保证定单套期保值实现和采购畅通。适当扩大大豆交割库点的范围。调整有关转基因产品流通和消费的有关法规,提高和促进进口转基因大豆的流通性。
(九)通过多种手段稳步发展大豆和花生等其他油料生产
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7]59号文件),加强大豆生产基地建设。着力培育东北及内蒙古高油大豆优势产业带,通过合理轮作等方式适当恢复并逐渐扩大大豆面积。加快大豆新品种培育,推进机械化与标准化生产,提升大豆现代化生产水平,提高单产水平,稳定提高大豆总产水平和产品质量。
(十)加强产品标识管理,发挥国产大豆优势
加强对转基因食品、非转基因和转基因大豆的宣传教育,让公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和选择权;严格执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标签的标识》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通过财政、信贷、物流等支持政策,引导和鼓励大豆加工企业使用国产大豆。工商、质检和农业等部门要明确分工,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十一)尽快制定、修订和颁布大豆加工业相关标准
尽快制定食用调和油,起酥油、人造奶油、大豆蛋白、大豆肽、大豆纤维、大豆异黄酮、大豆皂甙、大豆磷脂、大豆低聚糖等大豆深加工产品,食用油专用萃取溶剂(溶剂油、正乙烷、异乙烷),油脂加工厂设计规范、油脂设备、油脂设备图形符号等,大豆压榨厂生产耗能,大豆压榨厂污染物排放等标准,尽快修订颁布榨油用大豆、豆制食品业用大豆、大豆的相关检验方法、油脂相关的检验检测方法、豆粕相关检验检测方法等。
(十二)加强舆论引导,提倡健康用油的消费观念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倡科学健康消费。减少损失浪费,抑制国内食用油消费的不合理增长。大力普及科学、卫生、健康的烹饪方式方法,重点引导商业饮食服务企业转变观念,使科学用油消费理念进入餐饮业、走入百姓家庭,为提高中华民族的健康水平打下良好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