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更加注重从提高行政效能层面推进财政资金绩效审计
大力推进绩效审计,既是我国审计创新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责任政府和效能政府,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必然要求。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通篇体现了绩效理念,各项审计中都关注了绩效问题,如在对发展改革委的审计中,延伸审计调查了煤矿安全改造、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物资储备综合仓库安全改造和成品油储备库改扩建等3类投资专项的403个项目,发现“部分项目难以按期完工”、“一些项目建成后未达到预期效果”、“少数项目单位资质不符合规定”;在对中央部门的审计中,发现“商务部、财政部等20个部门因预算编制不合理、项目执行进度缓慢等,2007年底共结余资金73.41亿元,致使这些资金当年不能发挥作用”;在对国有企业的审计中,发现决策不当、管理不善造成“损失或潜在损失16.63亿元”,“有的企业套取转移资金存放账外、以委托理财名义挪用资金、骗取银行贷款用于炒股等造成国有资产流失5.72亿元”。同时,还组织了一些专项的绩效审计项目,如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降低行政运行成本的精神,对18个省(市)税务部门征税成本进行了审计调查,揭示出税务部门“人员支出水平较高”、“办公用房面积超标”、“无编制和超编制购置小汽车”、“招待费、会议费、培训费和出国费控制不够严格”;对50个外国政府贷款项目的绩效审计调查,发现“有10个项目未实现其总体目标”、“33个项目存在资产长期闲置、利用率不高和损失浪费问题”;对世界银行贷款西南扶贫项目和秦巴山区扶贫项目的绩效审计,发现“有2.87亿元扶贫资金效益不佳,个别贫困县因项目失败还背上了较重的债务负担”。
五、更加注重从维护国有资产运营安全的层面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
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利益是审计机关的首要任务。如对金融机构的审计,更加注重从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角度,揭示重大违法违纪问题,而且着眼于从微观层面发现问题,从宏观制度层面反映问题,揭示了国家开发银行“部分信贷业务存在风险,主要是一些中长期信贷业务的贷款主体不符合要求,一些贷款在抵押担保方面过度依赖地方财力等”、“4家公司处置资产回收的现金尚不足以偿还再贷款及金融债券利息,对公司持续经营有较大影响”等问题。为此,报告提出了应“明确金融国有资产的收益分配和预算管理制度,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并建议“研究制定金融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产权转让、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业绩考核、责任追究等方面的制度办法”,“确保金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六、更加注重反映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
审计的最终目的是查明真实情况,促进纠正和解决存在问题,从而使审计成果转化为行政力和生产力,转化为依法行政的推动力。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在反映2006年审计工作报告披露问题整改情况的同时,还揭示了这次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查出问题的初步整改情况。如对中央部门的整改情况从“认真整改去年审计发现的问题”、“这些部门在审计前开展了自查自纠,发现各类问题301个,已纠正5.49亿元”、“在审计过程中,已有10个中央部门整改审计查出的问题37.35亿元”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客观的反映。对这次审计查出问题的全面整改情况,国务院将在今年年底前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专题报告。对各部门、单位的审计结果和整改情况,审计署将依法予以公告。
七、更加注重促进宏观调控相关政策措施的协调配合
在综合分析这些年审计情况的基础上,着眼于促进宏观调控相关政策措施的协调配合,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提出了“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统筹考虑财政资金使用、国债发行和货币政策的协调”的审计建议,并且明确提出财政部要“增强预算执行的均衡性,降低财政支出的波动幅度,减少国库资金大量沉淀”,“国债的发行规模、结构和时间要结合国库存款余额统筹安排,国库资金的使用要注意与货币政策的协调”。这体现出审计的视野更宽,服务于宏观调控的主动性更强,更加注重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来源:审计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