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被业内期盼已久的纺织品出口退税政策终于出台。虽然,企业普遍认为上调出口退税只是“杯水车薪”,纺织行业的冬天远未结束。
但是,在业内看来,这个政策最重要的却在于其导向意义。某权威人士告诉记者,政策的出台表明政策决策层已经开始采取措施支持纺织行业,未来的扶持可能不仅仅限于出口退税回调,将是一系列的救市措施。
近日,记者从权威人士处了解到,政府还有可能通过放宽信贷规模、下调保证金、减缓人民币升值速度,以及调整进口纺织机器关税等方式进一步帮助纺织行业脱困。
信贷规模增大
其实,根据此前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上报给商务部的政策建议,纺织服装的退税率回调仅被列为建言的第三位,前两位分别是保持政策的稳定性以及资金面适当放松。
日前,被广为猜测的信贷规模递增的消息也已经得到证实。央行已同意调增2008年度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鉴于小企业融资的主力银行主要是地方金融机构,本次调增采用“区别对待”的方式,对全国性商业银行在原有信贷规模基础上调增5%,对地方性商业银行调增10%。
放宽资金链一直被业内认为是纺织行业的头等大事。不过,第一纺织网总编辑汪前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却对这项政策的利好表示怀疑:“究竟能有多少资金拨给中小型纺织企业?”
据了解,由于纺织行业持续不景气,已经被商业银行列在了“黑名单”上。某商业银行人士称,今年初总行下发的研究报告就提示,包括纺织服装在内的一些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形势不妙,提醒各分行要严控对这些行业的贷款发放。
“现在很少能从银行贷到钱。”广东东莞一家已经濒临倒闭的小型外贸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其实如果资金周转灵活,企业是不会倒闭的。”
保证金比例或将下调
不仅如此,高额的保证金也占用了企业很多流动性资金。现在企业普遍期待的政策是取消加工贸易税款保证金,这一保证金从2000年开始征收,增加了企业的资金周转压力。
虽然待出口核销后,可以再拿回保证金及相应利息,但在当前银根紧缩、企业周转资金普遍紧张的情况下,企业还要垫付向海关缴纳的银行保证金,大笔资金被锁住半年甚至更长时间,致使很多做加工贸易的企业必须进行民间借贷活动以解燃眉之急,其间接损失可想而知。
根据第一纺织网的统计,2008年一季度我国纺织服装加工贸易进口总额为29亿美元,其中要缴纳的台账保证金2.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有18.7亿元之多。
汪前进指出,保证金政策严重影响了相关企业的流动资金。今年第一季度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缴纳了18.7亿保证金,他估算全年缴纳量预计将超过74亿元。
商务部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保证金政策调整确实在讨论,但目前也仅仅是在商议阶段,并无明确的提案出现。“即使调整,也只是缴纳的比例下调。”
人民币升值速度悄然放缓
今年以来,不少纺织品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退出出口行业,甚至是关门大吉,整个行业寒意阵阵。而部分企业退出出口行列的一个最主要原因,是人民币的不断升值,特别是中小私营企业由于生产规模小,对成本上涨的消化能力弱,订单下滑导致逐步退出外贸领域。
据海关统计数据,今年前5个月,我国出口鞋的企业数量在去年同期9856家的基础上减少了1719家,其中内资企业减少的数量多达1622家。
人民币不断升值对纺织品出口造成的冲击正在加倍显现。资料显示:截至目前,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接近7%,超过了2007年全年的升值水平,当升值速度和幅度双双超过企业承受能力后,人民币升值已经成为纺织品出口不能承受之重。
不过,政府已经开始采取措施适度将人民币升值的速度放缓。“这才是一个最大的利好政策。现在已经可以看到放缓的迹象了,下半年人民币升值速度很可能还将继续放缓。”汪前进告诉记者,汇率调整比保证金松动对纺织行业影响更大,“因为汇率调整的受益者是整个行业。”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部主任赵玉敏也很赞同汪前进的看法,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可能会干预汇市,这有利于我国下半年经济发展。
部分纺织机器进口关税减免
记者还了解到,政府最近最有可能出台的一项政策,是对部分纺织机器进口关税的减免。
去年7月,政府对部分纺织机械零部件和整机进口税收政策进行了调整。规定从2007年7月1日起,对新批准的内外资项目进口所有规格的自动络筒机和喷气织机一律停止执行进口免税政策。
这一政策实施后,进口环节增值税税率为17%,相当于使企业技术改造成本增加17%,不仅减缓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速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棉纺行业本就十分微薄的利润。
据了解,中国纺协会已经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政策调整建议。如果近期对部分纺织机器进口关税进行减免,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纺织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对棉纺织行业来说肯定是一个利好。
记者获悉,上述几项救市政策或将在奥运会之后陆续推出。(吕天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