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资金紧绷、取借无门的中小房企而言,选择与游资合作,签订带有股权质押性质的“托管”协议,或许能让它们暂时看到一线生机。
上海某房地产专业管理公司副总裁王滔(化名)恰在此时携10亿元资金来到北京。他给缺钱的中小房企开出的“神奇药方”是:“先给你垫资,然后托管你的项目,再下调销售价格,快速销售、回笼资金。”
王滔告诉记者,这笔“又快又救命”的生意可以实现“三赢”:开发商舒缓资金、顺利渡过难关;购房者以低于周边的“实惠价格”获利;至于托管方,则不但可以分享到至少30%的项目销售利润,还能在完成协议内容后,收回先前垫付的资金。
7月16日,北京朝阳区白家庄一处酒店大堂,王滔神采飞扬地讲述了他刚到北京半小时,就出手1亿元“搞定”一单业务的经历。
目标京沪
位于北京东三环使馆区的某涉外公寓项目,正临封顶、却苦于“钱荒”。王滔的到来似乎让其时来运转。
在该项目售楼处,销售人员焦小玲告诉记者,公寓均价由原来的28000元/平方米降至21620元/平方米后,“销售明显转好,12天订了10套。”
根据王滔与该项目草签的协议,王需支付给开发商1亿多元现金,开发商交出项目90%的股权,之后对项目实行降价销售。“降价是为了保证半年内套现撤出。”王滔解释说,“资金的时间成本很高,我们不可能长期占用。”
与常见的股权收购不同的是,在一系列的协议当中,还包括一份开发商平价回购股权的协议。所有的销售收入都进入开发商的账户,结算利润时王滔与开发商按一定比例分成,开发商再以原价把股权买回去。
在王看来,托管更像是批发和零售,“我拿到楼盘批发价,到零售市场去卖,保证资金安全的同时也保证了开发商的利润。”
至于为什么要选择正在封顶的项目托管,王滔并未正面回答。但据熟悉此道的业内人士分析,正封顶的项目土地或工程已经抵押,开发商不可能再贷到款。同时,封顶阶段资金用量最大,“前面阶段还可以垫资,但是这个阶段必须要交钱。”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称,类似上述欲走托管路线的游资,全国范围内至少在80亿元规模。
对于这一数字,王滔未置可否。他表示,这类游资的目标主要针对北京和上海,因为其价格浮动的弹性非常大,有刚性需求。至于深圳,在王滔看来,“由于房价是炒房者哄抬起来的”,因此并不适合这种模式。
包销变种
记者调查得知,托管游资大致来自四方:机构资金,私募资金,外资和民间资本。据王滔认为,“最多的是民间资本的和私募资金,江浙的小私营业主居多”。
北京铸成律师事务所律师姚克枫指出,资金只要上游来源合法(即排除洗钱或者其他非法所得的形式),同时因为托管的行为并没有明文法律禁止,在得到资金所有人的同意下而使用则是合法的。
姚克枫表示,这种托管实质是包销。“包销在香港房产低迷的时候曾流行过。”其实质可以看成是开发商将商品房卖给托管商,托管商再卖给他人的两次买卖行为。
对此,王滔也承认,“这其实就是变相包销。”所谓的托管金,就是包销中的保证金。但与传统包销所不同的是,作为专业的开发管理公司,在拿地、测算、报批、设计、工程管理、销售、物业方面的服务可以给开发商保障。
据了解,托管操盘手选中项目要做市场调研和评估,对于没有达到预期利润的项目都有应急的预案。
对于这种模式,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的某专家并不愿过多评价,他只表示:“这样的模式只是特殊时期的产物。”“做法是否应大力提倡,有待市场检验。”
阳光100副总裁范小冲则表示,这种模式可以理解为:股权质押的高息放贷,“是给缺钱的地产商打了救命的强心针”。但是如果是与不专业的托管公司合作,则会面临潜在风险。
但在王滔看来,托管至少保证了项目不烂尾,又能让开发商生存下去。“这比任何的股权收购或者其他方式都要简单得多。”他同时表示,开发商应该选择专业的公司进行托管,不应把资金作为惟一的衡量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