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历程
民营油企在夹缝中生存
“1998年前,民营油企每年共上缴利润1000多亿元。时至今日,每年上缴利润仅为600亿元左右。80%左右的民营石油批发企业都垮了。很多批发企业都有自己的运油码头和油库,现在全部闲置着;民营加油站好一点,但也处境艰难。”中商石油会长赵友山如是说。
1992年,石油市场改革开放,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利用民间资本进入石油市场。许多民营企业积极响应号召,自筹资金投入到石油市场。在当时宽松政策下,民营石油流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崛起,使全国石油市场迅速发展并形成规模。1992年到1998年间,开加油站、从事石油批发被认为是最赚钱的行业。
然而,好景不长,石油体制发生了变化。
1998年,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成立,成品油全部交给了两大集团。因为没有炼油厂,也没有原油,民营油企便开始了断“奶”和寻“奶”的日子。
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原国家经贸委《关于清理整顿小炼油厂和规范原油成品油流通秩序的意见》(以下简称38号文件)。38号文件规定,国内各炼油厂生产的成品油,要全部交由中石油、中石化的批发企业经营,其他企业不得批发经营,各炼油厂一律不得自销。这一下子就把民营油企的命脉控制了。地方政府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清理整顿,取消了中石油、中石化以外的许多企业的经营资格,其中不少企业被两大集团收购、兼并或者直接划转。
自此,两大集团在石油流通领域的垄断地位逐步形成。
据知情人士透露,1998年之前,民营油企享受平等的待遇,可以从炼油厂以出厂价买到油,利润相当可观。而之后,只能从两大集团以零售价买到油,成本一下提高了很多。从油贩子手上买油,克扣非常严重,一般情况下每吨扣500斤。这更是让民营油企的经营每况愈下。
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位民营油企的老总诉苦说,自1998年以后,油品价格一路攀升,最高峰时每吨近6000元。1999年以来,他所经营的公司主要是与中石化合作,并签订了合作协议。但中石化由于资源紧张,始终不能充足供应或者无法供应,所以只能自己开辟油源渠道,到各炼油厂计划外高价采购,在夹缝中生存,真是叫苦不迭。亏多赢少,使企业生存艰难。
他还介绍,邻近地区民营石油企业13家,大部分处于半死不活状态,个别的彻底死掉,其原因是没有资源。石油企业投入的资本大,企业死了损失巨大,继续经营往往亏多赢少,也没被收购,倒闭的多,自生自灭。市场经济残酷无情,在与两大集团同一市场平台上无任何优势可言,价格高了无人要(成本高),卖低了赔本不说,还被扣上了“扰乱市场秩序”的帽子。
浙江温州后京加油站的老板叶连康说,民营企业在进入石油流通领域的第一天起,就受到垄断企业的歧视和排挤。民营石油企业在税收、贷款政策方面都享受不了像中石油、中石化等国有企业所享受的优惠待遇。目前很多民营石油企业都很困惑,不知何去何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