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成本“推波助澜”
上涨的不仅仅是煤炭。“根据我们的测算,钢材价格的上涨,使得煤制油设备投资也接近翻了一番。”徐矿集团一位与会技术专家向上海证券报表示。
据他透露,煤制油设备成本和人员成本两大块的上涨占去整个项目的一半左右,影响程度“毫不逊色”。他告诉记者,经过他们的测算,煤价在1000元/吨时,每吨煤制油成本确实在万元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神华有自己的煤矿,煤价完全可以控制在200元/吨,而其他自己没有煤矿的企业,面对双重成本上涨压力,最好不要开展煤制油项目。”他说。
另外,水资源、运输、环保等问题也制约着煤制油。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世界的四分之一,水资源分布十分不均。总体上看,我国水资源与煤炭资源呈逆向分布,目前规划的大型煤炭基地基本处于缺水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水平的十分之一。一个百万吨煤制油厂可能要消耗千万吨的水。不合理的煤化工规划将会直接影响当地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周凤起说。
大规模发展近期无望
“现有煤制油公司的先发优势明显。”对煤制油有深入研究的平安证券煤炭研究员陈亮向记者表示,该产业进入壁垒非常高,决定了煤制油是极少数大集团的“游戏”。
“未来中国政府再批准其他公司进入煤制油产业的可能性非常小,即使批准,匮乏的水资源届时也会对后进者产生巨大的制约。”他说。
对此,德国南方化学公司北京代表处一位专家也向记者表示,水资源价格还远没有体现出来,“或许若干年后,大家又在一起讨论怎样转化生成淡水问题呢。”他调侃道。
正是由于面对上述诸多问题,周凤起认为,总体而言,煤化工技术在“十一五”处于产业化示范阶段,“十一五”的主要工作应该是完成产业化的示范工作,而不是铺摊子。规模化发展可能发生在“十二五”中后期或2020年前后,届时必须合理规划,有序发展,促进煤炭向深度加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