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本轮国际油价“牛市”来临后,亚洲多国出于抑制通膨等种种考虑,多采取油价管制和补贴策略。但随着油价进一步走高,政府的补贴压力增大,放松油价管制随之被提上日程。专家认为,放松油价管制意味着政府财政能力有限,补贴非长久之计,而中国目前尽管尚未跟进,但同样面临着成品油“价格闯关”的压力。
为了避免高油价“灼伤”相关产业并给百姓生活带来冲击,亚洲多国政府今年以来纷纷采取价格管制策略,通过财政补贴抵御高油价侵袭。有报道称,印尼、印度、马来西亚三国今年的炼油亏损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而补贴支出已成为政府财政的一个严重负担。
但近期,价格管制策略出现松动。印度6月4日宣布将汽油和柴油价格提高约10%,超出市场预期。该举措旨在缩减国有炼厂的亏损。
马来西亚政府6月4日下午也宣布,从6月5日起调整汽油和柴油价格,其中97号汽油每公升起增加0.78马币,即从每公升1.92马币提高至2.70马币(1马币约为2.25元人民币),柴油价格从每公升1.58马币调高至2.58马币。此次燃油价格提高,政府会在减少汽油补贴后根据私家车排量,在车主更新路税时给予现金回扣补贴,其中2000cc轿车、2500cc以下的多用途卡车和吉普车在车主更新路税时享受625马币现金回扣补贴。
此前的5月25日,印尼政府已经率先宣布调高燃油价格28.7%。
“这些举动表明,当油价长期维持高位后,亚洲各国政府的财政能力终究有限,随着出口贸易顺差的减少,财收已不足以应付巨额补贴。”华东师大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余南平昨天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相比之下,中国由于经济仍在高速增长,每年新增1万亿财政收入,对补贴尚且能够游刃有余。但长远来看,补贴终究不利于节能减排,更不利于高油价的回落。
在他看来,目前中国成品油正面临又一次“价格闯关”。在价格机制未理顺的情况下,价格在市场经济中的信号作用就无从发挥,企业行为就会受到扭曲。但中国当前仍然采取古典货币主义的方式单盯CPI,对资源价格则采取简单的冻结方式。这样一来,节能减排根本无法得到真正落实。
“与其这样在体制内补,还不如让价格理顺,同时在体制外直接补贴老百姓,例如对农业、公交车行业进行补贴。”余南平认为,理顺成品油价格一方面有助于减少能源的消耗,从而相应减少国际油价炒作的因素,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当年两次石油危机时,欧洲就是借这个机会实现了产业结构转型”。
不过,放松价格管制给稳定带来的影响仍是政府首要考虑的问题。有报道称,在印尼政府调高燃料油价28.7%后,当地多个地方出现骚乱。5月26日,泰国还发生了超过一万人参加的示威游行。(记者 陈其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