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16日电 今年首季经济运行诸多重要指标近日将陆续披露。众多被访专家在接受《瞭望》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周刊采访时认为,一季度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会依然较高。
“物价高位”乃意料之中
谈及当前宏观经济的运行特点时,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韩保江就作出上述预测。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经济运行与发展研究室主任王小广也表示,“物价高是一季度经济中比较突出的问题。”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张晓晶认为:“如果说美国人现在担心的是增长率的话,那惟一让我们担心的可能就是通货膨胀了。”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1、2月份CPI同比增幅连创多年来的新高,其中1月份同比上涨7.1%,2月份的涨幅更是达到了8.7%,而上一次CPI单月增幅超过8.7%还得追溯到1996年的5月。 “虽然3月份的数据有可能比2月份略为降低,但我估计会依然在高位徘徊,而整个一季度的CPI增幅至少超过7%。”王小广预测。
至于原因,专家们给出以下四点解释:一是农产品供需紧张局面的缓解,受其特有的自然生长周期制约;二是年初雪灾加剧了供给紧张;三是全球通胀压力开始向国内的传导;四是受上一年度物价前低后高的翘尾因素影响。
“上半年CPI可能较高,但下半年我比较乐观”,王小广解释说,“在供给方面,没有出现更紧张的趋势。而且,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来自于PPI(工业品出厂价格)的传导因素也降低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张立群、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袁钢明都强调了翘尾因素对物价的影响,“即便今年没有新涨价因素,只是去年的翘尾因素,CPI就将上涨3.4个百分点。”
也有专家指出,今年夏粮可能丰收,到目前为止国家的粮食储备仍然比较丰富,国内粮食还是基本平衡的,这将成为控制通胀的有利条件。
出口受挫下行有两类原因
同时,报道指出,出口受挫下行,是一季度经济呈现的另一特点。海关总署近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显示,2008年1季度出口同比增加了21.4%,低于去年同期6.4个百分点。特别是2月份,出口同比仅增长6.5%;而进口却大增35.1%,当月贸易顺差仅为85.55亿美元,不到1月份贸易顺差194.9亿美元的一半,比去年同期也减少了152亿美元。
对此,受访的专家们将原因归结为两类:
一是春节、雪灾等短期因素的影响。以2月数据为例,有专家指出,2月份只有29天,春节也在2月,有效工作日比一般月份少。再加上雪灾的影响,一些出口商品运输受阻,推迟了发货期。这些因素都导致2月出口增长缓慢。与此同时,一些地方加大了能源等国内急需物资的进口力度,导致2月份进口增幅高达35.1%。此消彼长,顺差减少也就不足为奇。
二是包括外部需求、汇率和出口退税率等在内的长期因素。
从外部需求来看,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的扩散,美国经济下滑的传导效应逐渐显现。更加重要的是,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美国国内,而是对其他经济体也产生了拖累。目前欧洲和加拿大经济都出现了一些不良迹象,这就意味着一季度出口增长的外部环境将进一步恶化。
此外,汇率对出口的影响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而且两者之间也存在较长时滞,尤其是实际汇率对出口的影响。根据国际清算银行发布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自2007年5月份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较上年同期的升值幅度较大,这一因素可能对2008年一季度中国出口的增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在2007年年中出口退税率大幅度调整之后不久,外贸出口增速就出现明显下降,由调整前的28%左右下降到调整后的22%左右。2008年出口退税率对出口的抑制作用将会继续产生影响。
《瞭望》的报道指出,对出口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还在于,从2008年开始,对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进行调整,加上新劳动法的实施和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对部分外商投资企业的生产成本产生了一定影响,2008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利用额的增长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由于我国出口总额中外商投资企业占有较高比重,外商直接投资利用额增长的放慢,也会对出口增长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记者 尚前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