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天津港鸟瞰(2005年11月8日摄)。新华社发
从意向投资到正式签约,意大利OFMAN集团公司董事长乔利亚诺·斯托蒂只用了23天。在他看来,滨海新区不仅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东北、西北、华北),面向东北亚,还聚集了天津港、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等功能区,同时,滨海新区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发达,货物可以通畅地运到世界各地。
这只是滨海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滨海新区建设起步于1994年,十余年的建设使其拥有了较高的发展起点。2006年,滨海新区生产总值已经接近2000亿元,对天津市的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
“更好地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这是中共十七大报告中的要求,也是天津滨海新区被列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之后,中央对滨海新区提出的要求。
“2270平方公里的滨海新区正迎来它新的发展机遇”。天津滨海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宋联新说。
作为中国最大的人工港,天津港目前年货物吞吐量已居世界第六位。更让天津港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发言人欧永林感到自豪的是,“滨海新区的建设还将进一步提高天津港的实力,在‘十一五’期间,天津港将累计投资450亿元,自身打造成全世界等级最高的人工深水港”。
从“滨海制造”到“滨海创造”
天津微纳制造技术有限公司陈列橱窗里有一个冰球状的展品,在记者眼中,它只是一个表面隐约可见环状“暗纹”的明亮金属。但公司徐宗伟博士介绍,它展示的是公司在“水滴状自由曲面”领域所取得的新进展,它的表面粗糙度小于3个纳米,已达世界先进水平。而在滨海新区另一处,中国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刚刚破土动工。
目前,滨海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98家,国家及省部级工程中心31家,245个科技项目被列入国家级、省部级重点推进项目,形成了电子信息,石油和海洋化工,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群。
大企业和大科研机构首先通过技术创新挑起滨海新区发展的重任。在天津开发区,中新药业天津隆顺榕制药厂的研发人员正在紧张地忙碌着,他们正担起新药物的研发和产业化重任;在大港区,百万吨大乙烯的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该项目所采用的很多技术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家纳米工程研究院,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一个个“国”字头的科研机构,更让滨海新区在创新之路上增添了几分实力和自信。
“我们的目标是,到2010年,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3800亿元,届时将有5万名科技人员在这里从事研发工作”。宋联新对此信心满怀。
资源闭合流动探索循环经济之路
天津市经委的官员告诉记者,在滨海新区核心开发区,每年用于环保的资金占GDP的2%以上,2006年达15亿元。
企业是滨海新区的主体,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力。正在建设的天津100万吨/年乙烯及配套项目,从规划和设计都严格遵循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原则,力争建成一个节约生态型的乙烯工程;正在建设的泰鼎电子废物回收加工项目,则将把摩托罗拉,三星,LG等公司的废弃物通过处理实现90%的资源重复利用,如今,在滨海新区的产业链条上有越来越多像泰鼎这样的企业,通过产业共生的方式,形成循环经济的产业链。
有统计显示,目前滨海新区的万元工业增加值耗能0.23吨标准煤,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根据经济高增长,能耗低增长,污染负增长的要求,滨海新区正在打造产品链接紧密,资源闭合流动,能源高效利用的生态工业网络。(记者隋笑飞 刘元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