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月两加息”,出乎市场人士预料。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此时加息虽出乎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主要还是为了抑制宏观经济“高热”,遏制CPI上涨,但“出乎意料的调整可能在短期内影响资本市场”。
叶檀:此时加息不是紧缩是扩张 (8.22) 年内四度加息 专家:央行出手很温柔 (8.22) 大盘备战5000点 央行宣布今起加息 (8.22) 今年第四次加息累积效应初显 (8.22) 加息频率提高 债市恐受打击 (8.22) 借助加息消息多方能量宣泄可张弛有度 (8.22) 加息震荡后“蓝海”行情将继续 (8.22) 加息难改A股牛市基础 (8.22) 加息不会成为银行成长“绊脚石” (8.22) 分析人士称,下一步,如果宏观经济热度仍不降低,货币政策可能会更多地着力于数量工具和窗口指导的配合,目前,央行对商业银行的窗口指导已经实施,而包括上调存款准备金、发行定向央票,在特别国债发行后吞吐特别国债等创新手段抑或上阵。
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
中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诸建芳认为,目前,次级债风波还未完全平息,央行在这一时点选择加息比较突然,但考虑到当前经济增速偏快,7月份通货膨胀创十年新高、信贷投放淡季不淡、外贸顺差达历史次高等因素,现在加息也在情理之中。
申银万国高级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表示,近期两次加息是当前经济形势的一个反映,央行采取加息措施,正是为应对当前偏热的经济形势。
影响有限 或再祭法宝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说,此次加息不是针对股市、楼市,因此其产生的效应也有限。
他认为,预计目前经济过热的情况将在不久有所好转,因而央行没有必要采取大幅加息的措施,下半年央行还会有小幅加息的举措,不过他认为在政策取向上应该实现疏导与扩容并举。即进一步放开资本账户,拓展境内居民外币资产的投资渠道;加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及其它行政调控的联动,发挥协同效应,更好的疏导国内资金流向,达到抑制经济由偏热转为过快的倾向。
国泰君安固定收益高级研究员林朝晖说,从此次加息的结构上看,贷款利率提高的幅度小于存款利率提高的幅度,而目前境内人民币贷款利率已经高于境内美元贷款利率,除非美国加息,否则,利率工具将受到掣肘。因此,下一步宏观经济组合拳中,包括存款准备金、定向央票、特别国债等数量工具可能会更多地被运用。
此前,央行还未尝试过连续两个月加息,专家称,从加息频率加快可以看出,利率工具有经常化的趋势,“今后的货币政策调整中,可能会出现需要调整利率,就会马上调整,而不拘泥于加息的频度。”(记者 周明 张泰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