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证监会:券商须让投资者理解"买者自负"原则 加强投资者教育 -北京:企业拖欠工资最高罚款3倍 出口企业调查:与人民币升值赛跑 -民政部加紧慈善立法 将改变管理缺位现状 将简化捐赠免税手续 -第四次生育高峰到来 粤年产一个百万人口县 06年200万夫妻离婚 -沪深总市值首破18万亿 股市收盘下跌 B股持续重挫拖累A股 - 京流动人员档案新规:不入社保不能存档 沪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四大钢厂联手开发海外矿产资源 中钢协驳斥"中国钢铁威胁论" -新企业破产法将推出 政策性破产明年终结 鼓励银行向小企业贷款 -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闭幕 -中国明确义务教育政府负全责 经费须报人大批准 部分高校拟改名
打破行政区划局限 "四大板块"共绘一体化版图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4 月 12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随着促进中部崛起纳入国家战略的视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宏观框架终于在2006年完成“封顶”,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四大板块”正在共谋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和体制的坚冰,朝着市场一体化的和谐中国新格局迈进。

布阵:绘就最后一个板块的区域战略宏图

2006年3月27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指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国务院继作出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后,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落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重大任务。接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为中部崛起指明了发展方向。

“中部崛起”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并被写入2006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中部六省的发展本身。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规划中,这是最后一个板块的战略宏图;在驶向市场一体化的中国经济地理格局中,这是“承东启西”的关键板块。传统的沿海与内陆两大板块分割局面,正在被东、中、西、东北四大各有侧重的战略方阵所取代,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正在日益明晰。

在完成了最后一个“集团方阵”的排兵布局后,2006年区域协调发展新战略的大幕已经拉开。在东部继续“领跑”的同时,中央政府加大向内陆三个区域重点领域的投资倾斜,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投资环境,提高当地的公共服务水平。实施西部大开发多年来,国家在西部地区重点加强了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截至2005年底,国家在西部地区相继开工建设了70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投资总额约1万亿元。2006年国家在宏观调控中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方针,西部地区又新开工12项重点工程,投资总规模1654亿元。

2007年到来之际,东北老工业基地收到了一份盼望已久的新年大礼。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豁免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历史欠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东三省在1997年12月31日前形成的历史欠税予以豁免,这是我国出台的又一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政策措施。专家表示,这项涉及100多亿元的免税政策将促进盘活东三省地区的存量资产,帮助国企轻装上阵,加速改制工作的顺利推进。

各地区和各部门也为扭转“东富西贫、南强北弱”的不均衡局面,谋求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各显神通。商务部推出“万商西进工程”,用3年时间推动万家境外和东部沿海企业到中部地区开展投资、采购和经营协作。交通部门规划到“十一五”末,中部各省与相邻东部地区间将至少建成两条以上的高速公路通道,与相邻西部地区间至少建成一条高速公路通道。

互动、互补、互相促进,一体化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宏图令国人叫好。有网民称:对中部地区发展的重视充分表明了决策者深谙“得中原者得天下”这一被中国历史反复印证的规律;东中西部地区的巨大差异一日不能弥合,中国就一日不能“崛起”。有专家表示:“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不仅将对中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也意味着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走上了更乐观的道路。

融合:资本与资源涌动“北上西进”潮

不久前,湖北省公布数据表明:近年来全省人才流入人数已是流出人数的5倍以上,人才流动20年来首次出现了正增长。人才大省长期以来“孔雀东南飞”的现实让湖北人扼腕,中部塌陷的尴尬一直让“九头鸟”抬不起头来,而今终于迎来“凤还巢”。

区域发展战略宏图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版图的重新编织,更重要的是资本与资源在空间上的重新配置,经济与社会发展在区域之间的合纵连横之势彰显无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说:“实现中部崛起,人才是关键。”人才资源的流动新潮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明确信号。为此,中部六省还在岁末发表人才一体化战略“武汉共同宣言”,探寻人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之路。

如果说“九头鸟”的“还巢”还只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表象的话,那么,2006年中国区域经济重心整体上更加明晰地表现出的“北上西进”的新轨迹,则足以说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正在从体制和机制上带来深刻的革命,跨区域产业转移、重组及合作的势头强劲,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形成,活跃的生产要素如同出笼鸟在区域间自由跃动。一个在市场之手牵引下“四大板块”比翼奋飞的经济一体化壮丽蓝图正展现在全国人面前:

西部地区通过国家支持、自身发展和区域合作,由传统资源时代向产业时代挺进,有的省份已驶入快车道;中部6省承接和对接产业梯度转移,在承东启西中谋求奋力崛起;东北三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重振“老工业巨人”雄风;东部则继续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上演一出改变粗放发展模式的“转型”大戏。

大转型带来大转移,大转移带来大融合。上世纪80年代,深圳特区的开放迅速彰显出珠三角地区体制改革的先发优势;90年代,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又激活了长三角地区步入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市场潜力。珠三角、长三角迅速跃升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两极”。

2006年,沿海开发的脚步向北跨出一大步。去年5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将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同时批准其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天津市则明确定位为“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与此同时,京津冀都市圈发展规划编制完成,京津冀乃至环渤海区域的合作发展推向了新的起点,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初露端倪。

在实施了振兴战略3年多的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投资、对外开放、利用外资数额、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的纯收入等方面,增长速度也都高于全国水平。辽宁特钢与黑龙江北满特钢的成功重组,沈阳变压器厂收购长春变压器厂,哈啤集团收购长春银瀑啤酒,高调拉开东北大型国企跨地域联合重组的序幕。有专家惊叹:东北经济区崛起为中国“第四增长极”也为期不远。

“北上”是纵轴,而“西进”是横轴,一纵一横两条轨迹才是构成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完整坐标系。伴随着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加快,投资“西进”正在加速。来自商务部的消息令人振奋:近年来东部地区已有一万多家企业到西部地区投资创业,投资总规模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最典型的是浙商资本,在产业梯度发展规律的引导下,绘出了一幅向西部大转移的“路线图”,以至走到全国都会听到一句共同的慨叹:只要有市场就有浙商。万商西进、东中西大市场的融合成为中西部地区挺进产业时代,实现开发和振兴的重要力量。

破壁:分工协作方能“又好又快”

合纵连横,融会贯通,无论“北上”还是“西进”,都是在走向全国市场一体化的强烈冲动下带来的资本与资源的合理化布局,也是全国经济发展要求提升层次、整合资源的必然产物。从中央到地方顺势而为,内联外引,冲破体制壁垒,统筹区域发展。

联而不合只能各自为战,分工协作方能和谐共赢。去年底,长三角城市群16市市长聚首江苏省泰州市,谋求提升长三角国际竞争力,并首次邀请泛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的相关代表列席,互动机制正式启动。导入了合作机制,长三角、泛珠三角、环渤海湾等区域经济协作和技术、人才合作初显“1+1>2”的放大效应。

从点状拉动到各个大经济圈、城市群组“抱团”互动,区域经济的“圈”、“带”、“区”如同雨后春笋般在中国版图上纷纷出现。从武汉经济圈、长株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安徽沿江城市带到江西昌九工业走廊,从成渝经济圈、陕甘宁川的区域合作到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区,中西部地区城市经济圈和经济带一展风采,成为推动西部大开发和撬动中部崛起的重要力量。“融城大公交”、“通信一体化”、“人力资源合作”、“金融同城”、“信息同享”、“环境同治”等正在变为现实。被视为“坚冰”的种种体制壁垒,在宏观战略与市场冲动两只强力大手的双重推动下,逐渐消融。

但是,破冰之旅并非一帆风顺。诸侯经济、地方保护仍大量存在,在内联外引中产业结构雷同,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和竞争对手拼得你死我活,不惜从外地捞取稀缺资源,却对外地产品筑起藩篱。区域发展不平衡,加上行政割裂和政绩考核不科学以及财税体制弊端,区域统一市场的形成障碍还不少。

区域经济发展贵在协调,贵在一体化资源配置体系下的合理分工。各个地方应该各有侧重,不能你搞一摊,我搞一摊,在同一个水平上竞争是没有出路的。比如汽车生产大家都可以搞,但是应该拉开档次,各有分工,你搞发动机,我搞材料,他搞组装,这样才能形成合力。专家认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关键要从政府职能上根本解决这些市场分割的问题。通过健全全国统一市场,完善区域互动机制,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深化分工合作,我国长期行政分割的地区经济格局方能真正被打破,从而促进经济资源的整合,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

最近,中央提出“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这将推动各地区切实摈弃传统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真正致力于科学发展。“四大板块”在发展重点和路径上应该各有不同,这就要求各地政府对自己在区域内的产业分工角色准确定位,扬长避短,对那些更适合外地发展的产业领域必须割爱,在资源与资本的重新配置中有所“取”必有所“舍”,如此方能实现市场一体化、资源配置一体化的“又好又快”发展目标。(皮曙初 张涛 赵东辉 熊聪茹)

来源: 半月谈

相关文章:
闽粤赣13市联手打破行政区划界限 发展区域经济
行政区划改革规划今年激活 关乎未来数十年布局
警惕新农村行政区划调整中的圈地迹象
“万商西进”力促中部崛起 150亿投向中部地区
国家开发银行将提供一百五十亿贷款助推中部崛起
北京发展将首次打破行政区划 分流中心城区人口
中国行政区划
中国"中部崛起"呈加速之势 6省GDP平均增幅超12%
中部崛起战略促发展 中部6省将步入经济黄金期
打破行政区划藩篱 "成渝经济区"力创第四增长极
发改委设"中部办" 中部崛起进入具操作性实施阶段
相关专题: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 全国农业统计报告 / 农业发展报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