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证监会:券商须让投资者理解"买者自负"原则 加强投资者教育 -北京:企业拖欠工资最高罚款3倍 出口企业调查:与人民币升值赛跑 -民政部加紧慈善立法 将改变管理缺位现状 将简化捐赠免税手续 -第四次生育高峰到来 粤年产一个百万人口县 06年200万夫妻离婚 -沪深总市值首破18万亿 股市收盘下跌 B股持续重挫拖累A股 - 京流动人员档案新规:不入社保不能存档 沪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四大钢厂联手开发海外矿产资源 中钢协驳斥"中国钢铁威胁论" -新企业破产法将推出 政策性破产明年终结 鼓励银行向小企业贷款 -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闭幕 -中国明确义务教育政府负全责 经费须报人大批准 部分高校拟改名
解读《06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 看中国发展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3 月 01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当我们还沉浸在春节的祥和喜庆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了。《统计公报》中数据密密麻麻,让我们撷取几组品读,共同感受我们伟大祖国过去一年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一、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0.7%,是增速连续达到或略高于10%的第四个年头

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209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这是继2003年经济增长10.0%、2004年10.1%、2005年10.4%之后的新高。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价格涨幅出现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5%,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保持这一良好态势,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

一是科学稳健的宏观调控。经过连续三年的快速增长,2006年初经济出现可能转向过热的苗头。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针对这一情况党和政府及时出台了“坚持把好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针对过快增长的固定资产和房地产投资,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针对货币信贷规模过大,两次上调了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三次上调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针对过高的贸易顺差,调整了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调整了一些产品的进出口税率;针对基础脆弱的“三农”,全面取消了历时2600多年的农业税,加大了对农民的补贴;针对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产能过剩产业,加强了结构调整的力度等。这些政策措施既使过快的增速放慢下来,避免了经济运行由偏快转向过热,也避免了经济运行的剧烈波动。2006年一季度国民经济增长10.4%,二季度增长11.5%,三季度增长10.6%,四季度增长10.4%,国民经济运行平稳地回落到快速增长区间。

过去的一年,宏观调控更为科学娴熟。一是多手用力,既重视货币政策,也使用了财政政策;既重视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也适当运用必要的行政手段;在使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时,还综合运用了多种政策工具。二是边看边调、微量频调。在半年多一点的时间内,仅货币政策就动用了五次,而每次调整的力度不大,存款准备金率每次上调0.5个百分点,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都在0.27个百分点。

二是世界经济快速增长。2006年世界经济增长3.8%,这是二战以来仅次于2004年4.0%的增速。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既为我国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也为充分利用国际资源、资金提供了机遇和条件。2006年世界为我国提供了9691亿美元的市场空间。其中2006年美国经济增长3.3%,提供了2035亿美元的市场;欧盟经济增长2.8%,提供了1820亿美元的市场;日本经济增长2.2%,提供了916亿美元的市场。2006年我国进口额增长20%,吸引外商直接投资695亿美元,有力支撑了经济发展。

三是内外需共同拉动。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7%,进出口增长23.8%,共同拉动了经济快速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加快增长,缘于居民收入增长加快、支出预期降低和消费热点形成。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0.4%,比上年加快0.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7.4%,加快1.2个百分点。企业养老金标准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部分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费用减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扩大等,都降低了居民未来支出预期。2006年居民对产业链较长的汽车等消费较为旺盛,全年汽车销售达720万辆。2006年外需延续快速增长的势头,依旧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这是世界经济快速增长、我国产品具有较强竞争力、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多因素共同形成的结果。

二、粮食产量达到9949亿斤,已是连续三年增产

2006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9949亿斤,这是继2004年9389亿斤、2005年9680亿斤之后又一丰收年,也打破了1985年以来粮食生产“两丰一歉”,没有连续三年提高的纪录,是2006年的一个亮点。

粮食产量连续三年增产,首先得益于党和政府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全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三农”的支出3397亿元,比2005年实际执行数增加422亿元,增长14.2%,高于中央财政总收入、总支出的增长水平,占中央财政总支出增量的21.4%。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这是党和国家为减轻农民负担而采取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国农民的福音。2006年加大“三补贴”政策实施力度,全国粮食直补资金142亿元,比2005年增加约10亿元。这些政策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5.8亿亩,增长1.1%。其次得益于粮食主产区气候条件较好,科技进步和粮食品种优质率提高,促进亩产增加。虽然2006年我国自然灾害比较严重,但是粮食主产区气候条件较好,适宜粮食生产。农业科技推广取得了一定实效。据农业部初步统计,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粮食品种优质率分别达到69.1%、55.2%、42%、65.7%,综合优质率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

三、进出口总额增幅连续五年超过2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加大

2006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23.8%,这是加入WTO以来进出口贸易总额增幅连续五年超过20%,进一步提升了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贸易顺差保持持续扩大的态势,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加大。全年顺差1775亿美元,比2005年增加755亿美元。贸易结构有所优化,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较快。2006年,机电产品出口额54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8%,在出口中所占比重达到56.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815亿美元,增长29%,所占比重达到29%,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通过降低或取消出口退税、加征出口关税、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等一系列措施,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得到抑制,其中煤出口量比上年下降11.7%,原油下降21.4%,未锻轧铝下降8.1%。一般贸易出口增长明显加快,增速第一次超过了加工贸易。2006年,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速达到26%,比上年加快5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速放缓,由上年的25.6%回落到20.5%,表明我国商品竞争力在逐步提高。在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加剧,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加强的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取得这样成绩实属不易,也是我国外部环境良好、加工制造规模日益扩大、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的表现。

四、人民群众分享到改革和发展的实惠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始终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对此2006年的经济运行作了很好的诠释。

———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增长。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4%,同比加快0.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加快1.2个百分点,连续三年增幅在6%以上,是1985年以来的第一次。

———农民从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中获得实在利益。全面取消“农业三税”后,9亿农民每年减轻负担约1250亿元。2006年,国家安排发展农村沼气补贴25亿元,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补贴40亿元,均比上年有明显增加。

———城镇新增就业创下历史新高。2006年城镇就业人员28310万人,新增加1184万人,这是自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以来城镇新增就业人数首次突破1000万人;净增加979万人。

———社会保障工作力度加大。2006年全国财政预算安排社会保障支出3977.5亿元,按可比口径比2005年增长13.5%。在城镇中央财政用于城市低保的补助资金达到136亿元,比上年增加24亿元。2006年是社会保险扩面征缴进展最快的一年。到年底,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8649万人、15737万人、11187万人、10235万人和6446万人,四个险种增加参保人数比上年都超过了1000万人。在农村已有24个省份、2400多个县初步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超过1000万的农民享受到了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市、区),中央和地方财政补助标准分别由10元提高到20元,中央财政相应安排资金47.3亿元,有4亿农民受惠。

五、科教文卫事业支出加大,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增强

2006年全国财政预算安排科技支出1143.9亿元,比上年增长14.5%;教育支出4578.3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卫生支出1185.2亿元,比上年增长15.4%;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769.1亿元,比上年增长11%。在科技方面,加大对引进技术和设备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支持力度,将自主创新纳入大型国有企业领导人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在教育方面,从2006年开始,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长效保障机制,教育政策向促进公平倾斜,到2006年底,已经惠及5000多万名农村中小学学生,平均每个小学生年减负140元,初中生年减负180元,贫困寄宿生可减负500元。在卫生方面,国家积极研究和妥善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各项医疗卫生改革主要措施逐步落实,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较快。

六、经济效益有较大提高,企业利润趋于均衡化

2006年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增速均比上年明显加快。1-11月份,全国财政收入36084亿元,同比增长24.7%,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6.2个百分点。2006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8784亿元,同比增长31%,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8.4个百分点。而2005年与2004年相比,尽管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加快0.3个百分点,但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增速却分别下滑1.7和15.5个百分点。

从行业分布看,企业利润趋于均衡化。在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8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其中21个行业利润增长在30%以上,只有石油加工行业净亏损,新增利润过于集中在少数行业的状况有所改观。而上年同期有钢铁、交通运输设备、化纤、印刷、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等5个行业利润下降,2个行业净亏损。与上年同期相比,上游采矿业利润增幅回落,中下游行业利润增幅上升较快。新增利润前五大行业由上年的石油开采、煤炭、电力、通用设备、农副食品加工,转变为石油开采、电力、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钢铁、交通运输设备,占整个工业新增利润比重由上年的72.4%回落到49.8%。

七、重点建设与节能降耗两组数据表明,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

2006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9870亿元,比上年增长24%。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形成大量新增生产能力,国民经济发展实力得到增强。《统计公报》中列示了2006年我国新增发电机组容量、新建及增建铁路复线投产里程、新建公路、新建港口万吨级码头泊位新增吞吐能力、机场改扩建工程、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三峡工程建设等重大项目取得成就,这些项目都为今后我国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统计公报》显示,2006年围绕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实效。部分高耗能行业生产增速放缓,炼焦、炼铁、炼钢业增长同比分别回落26.4、5.7和3.7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速得到抑制,城镇500万元以上项目中,钢铁投资同比回落32.3个百分点;铁合金冶炼下降22.6%;炼焦下降13.2%;水泥制造下降2.4%。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依法关闭了一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小钢铁、小水泥、小煤矿。与此同时,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8.7%,比工业增幅高2.1个百分点。大型薄板热连轧成套设备、大型电站空冷系统等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取得实质性突破。

从《统计公报》中也可以看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仍然突出,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经济结构矛盾突出,高耗能行业比重依然很高,就业压力仍然较大,城乡和地区发展不平衡,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等。但这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大体制机制改革步伐,一定能够逐步解决好这些矛盾和问题,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我们伟大祖国一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国家统计局副局长 谢鸿光)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相关文章:
能源资源产品涨价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四重影响
能源价格上涨给国民经济带来四重影响 备忘录
国新办就2006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
发改委:我国国民经济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
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关于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06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国对世界经济影响力已从量变到质变 06年中国国民经济公报
国务院:将残疾人就业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相关专题: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 全国农业统计报告 / 农业发展报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