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30日电(白瀛 余庆红)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委托中国民族博物馆进行的紧急抢救羌族文化遗产项目已于日前启动,文化遗产实地调研、损毁评估以及征集、记录工作即将展开。
30日在京举行的四川地震灾区羌族文化抢救和保护座谈会上,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韦荣慧介绍说,在四川地震中,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北川羌族自治县严重受灾,大量物质文化遗产损毁,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遇难。
羌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历史可追溯到古殷商时代。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羌族人口为30.6万,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北川、黑水等地。羌族的建筑、服饰、饮食、音乐舞蹈、宗教信仰等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
韦荣慧说,项目的抢救范围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所属各县及北川羌族自治县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座谈会结束后,对文化遗产存留现状的实地调研、损毁评估以及征集、记录工作也即将展开。
据介绍,还将编辑出版系列书籍,提出民族村镇灾后重建与文化重建的建议及措施,以及修复羌寨、建羌族博物馆、建立羌族艺术团、扶持娃娃合唱团、非物质文化进入课堂、组织好各种工艺技艺培训等。
此外,抢救羌族文化遗产特展计划将于6月15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开幕。
国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在座谈会上说,国家民委已经意识到抢救和保护羌族文化的紧迫性,因为很多文化遗产已经消失了。他说,在重建中应该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既要考虑到有房住,建设一个物质的家园,同时又要考虑到建设一个文化的家园,让大家心灵得到安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