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收购科龙可以说是2005年中国家电行业最具轰动性的并购,在这中间,43岁的海信空调副董事长汤业国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记者9月22日第一时间电话恭贺新担任科龙电器总裁的汤业国时,电话那边的这位“儒商”谈吐儒雅,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从他身上丝毫没有感觉到重担在身。
整合科龙电器前董事长留下的“烂摊子”,不是件很容易的事。对于善打硬仗的汤业国来说,海信集团的“一号工程”将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1997年从山东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的位置上,跳到陌生的海信集团担任总会计师,这次角色转换只是汤业国“变身”的开始,1999年37岁的他担任海信电器总经理,在高端彩电业务取得成功后,2004年2月再次尝试新的领域,以海信集团副总裁的身份,兼任海信空调总经理。
在一系列成功的并购后,击败众多竞争对手收购“病龙”科龙,则将是全新的考验。
弃教从商
翻阅汤业国的个人简历,最让人惊奇的一笔就是1997年的“弃教从商”。
在加盟海信之前,汤业国已有10年专业教学和研究的经历,同时有着丰富的经营管理理论体系,著述颇丰。他1987年毕业于山东经济学院并留校任教,后入天津财经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不久受聘为山东大学经管学院最年轻的副教授之一。
有着如此优秀的学术背景和前景,究竟是什么因素让汤业国作出人生第一次重大角色转换决定呢?因为“弃教从商”在学术界当时还被视为自甘堕落或不务正业。
说到此事,不得不提一下一位求贤若渴的优秀企业家,就是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周厚健很早就意识到中国企业核心技术和科学管理模式的缺乏,而引进高素质的人才则是当务之急,很快他便将目光瞄向了大学校园的教授们。
在这种精神的引导下,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召集到一批有真才实学的教授,其中海信集团副总裁郭庆存、汤业国等便是重要的棋子。汤业国提起当时的情景感触万千,他告诉记者,“在10年的教研生涯后,我感觉到很多东西还需要到企业中去通过实战来对经济管理理论进行论证,去企业并不是为了高薪或者更好的福利,处于快速成长期的海信为我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1997年底,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三顾茅庐”力邀汤业国加盟、担任股份公司(海信集团核心企业)副总经理兼总会计师职务。当年盘活资金2000余万,控制成本7000余万,提高市场占有率4%。
汤业国的管理能力得到了周厚健的赏识,很快其角色再次发生变化。1999年年仅37岁的汤业国升任海信电器总经理,成为彩电行业最年轻的总经理,因为当时四川长虹的倪润峰、康佳的陈伟荣、TCL的李东生都还兼任着彩电业务的主管职务。
上任后,他以高瞻远瞩的战略思路提出“零库存”计划经营管理模式,在激烈的彩电价格战中使公司的效益坚挺攀升,为此他业获得了不少荣誉,2000年,汤业国获誉中国首届“金鼎奖”杰出总经理,2001年获全国优秀环境科技实业家荣誉称号,成为学院派职业经理人的成功典范,并荣登2001年《智囊》第一期封面人物。
然而并不满足成绩的汤业国保持着一贯的低调,其个人工作作风与海信集团总体低调做事的文化非常一致,对比同行企业领导,汤业国的出镜率很低。
然而好戏还在后面,汤业国进入海信集团后就一直在不断地挑战自己,并且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彩电发力“高端”
汤业国出任海信电器总经理后不久,连年的价格战加上彩电市场日趋饱和,使得家电业在2000年下半年开始陷入低谷,而2001年当时的彩电“老二”康佳由于农村战略的失败甚至出现了7亿多元的亏损,海信的日子当时也不好过。
一时间,“彩电行业不行了,将成为夕阳产业”的论调甚嚣尘上。对此上任不久的汤业国给予坚决地回击。他斩钉截铁地表示,“彩电行业依然大有前途。”
汤业国认为,一个产业有没有前途,关键看两点:一是有没有更新的技术,可以“供给”;二是有没有较大的市场,即有没有“需求”。
先看技术。传统的电视走到超平、纯平,似乎已到尽头。但是,如今背投、等离子、互动电视,又将彩电业带进一个新领域,而且技术都达到相当的高度,电视的质量、设计理念都有了较大的变化。
再说市场。我国目前有1亿城市家庭,3亿农村家庭。城市家庭都有彩电,但除旧的要更新外,“一户多机”现象也在日益普遍(青岛户均拥有电视1.76台),新婚家庭也要购买新彩电。在农村,目前至少1/3的家庭没有彩电(约1亿户),考虑到购买力不足的因素,假设这1亿户在10年内购买彩电,每年也有约1000万台的需求。此外,加入WTO后,我国出口彩电数量大增,最近,业界甚至感到了彩色显像管紧缺的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