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布2010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全文)

2011年06月02日10:36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金融安全区 生产性服务业 劳动力相对短缺 联动模式 质押式回购 武汉城市圈 成渝经济区 藏系羊 基金资产净值 融资融券业务

  四、价格和劳动力成本

  2010 年,我国价格涨幅总体延续了 2009 年下半年以来的回升态势,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价格上涨压力明显增大。从主要价格指标走势看,在食品和居住价格不断上涨的推动下,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逐季扩大;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等因素影响,上半年生产价格涨幅不断扩大,第三季度出现明显回落,第四季度又有所反弹。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3.3%,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 5.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 9.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2.9%。分地区看,居民消费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涨幅的地区差异不大;西部地区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最大,而东部地区最小;东部地区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较大,中部地区相对较小(见图 10) 。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持续扩大。居民消费价格四个季度涨幅分别为 2.2%、2.9%、3.5%和4.7%,全年涨幅比上年高 4 个百分点。分地区看, 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分别为 3.4%、3.1%、3.6%和 3.5%。全国所有省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均表现为上涨,其中,青海、海南、新疆等 6 个省份居民价格消费指数上涨超过 4%,青海以 5.4%的涨幅居全国首位。幅居全国首位。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明显, 各季度同比分别上涨 9.9%、 11.7%、 7.7%和 9.1%,全年涨幅比上年高 17.5 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涨幅分别为9.0%、10.5%、9.8%和10.6%,其中,9 个省涨幅超过 10%,新疆以 23.9%的涨幅居全国首位。

  分省看, 全国有 21 个省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低于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其中,北京、上海两种价格涨幅差异在 8 个百分点左右,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逐季扩大。除 1 月份下降 0.4%之外,其他月份均出现上涨且涨幅持续扩大,各季度同比涨幅分别为 0.3%、2.0%、3.5%和5.9%, 全年涨幅比上年高 5.4 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分别为 3.2%、2.1%、2.6%和 2.8%。在31 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中, 仅吉林下降 0.9%,其余省份均表现为正增长。其中,海南、陕西、黑龙江农业生产资料涨幅较大,超过 5%,最高的为海南,增长 7.3%。职工工资继续较快增长,最低工资标准有所提高。

  2010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 37147 元,同比增长 13.5%,增幅较上年提高 1.5 个百分点。分地区看,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由高到低依次是东部、西部、东北和中部,东部、中部工资差距较上年继续扩大,但中部工资涨幅最高,高于全国水平1.5 个百分点(见表 22)。分省看,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 9个省份,其中,上海、北京、天津、西藏职工工资超过 5 万元;职工平均工资涨幅高于全国涨幅的有 15 个省份,海南、湖北涨幅超过 20%。2010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20759 元,同比增长 14.1%,涨幅较上年提高 7.5个百分点;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低于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但涨幅高于非私营单位 0.6 个百分点。分地区看,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由高到低依次是东部、西部、东北和中部,东部、中部差距与上年基本持平(见表 23)。

  2010 年全国除重庆外其他省份均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 月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长幅度为 22.8%,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上海市为 1120 元, 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北京市为 11 元。全国 29 个省份发布了工资指导线,上线平均涨幅比上年提高3%左右,基准线平均涨幅比上年提高 2%左右。

  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稳步推进,资源税改革试点启动。 2010年6月,酝酿多年的资源税改革在新疆开始试点,原油、天然气的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试点税率为5%。一些地区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指导价格对本地成品油、非居民用天然气、非居民用水价格进行了调整。部分地区在稳妥推进资源价格改革的同时,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如北京在进行水价调整时配套建立了低保人员直补机制。

  专栏 5 价格形势调查分析

  2010年,价格上涨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和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各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价格上涨,从区域特点看,西部地区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价格涨幅比较突出。2010 年,西部地区 CPI涨幅为 3.6%,比最低的中部地区高 0.5 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为 9.6%,比最低的东部地区高4.7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涨幅为 9.7%,比最低的东部地区高 0.4个百分点。分省看,2010年青海的 CPI涨幅居首,为 5.4%,比全国平均涨幅高 2.1个百分点;新疆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涨幅均为全国最高,分别为 25.3%和 23.9%,分别比全国平均涨幅高 19.8个和 14.3个百分点。中国人民银行于 2011 年初以随机抽样和典型调查的方式,对全国 6 个省份 363 家企业1和 8 个省份4383户居民2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各地区价格上涨形势明显,企业、居民对价格上涨感受强烈,原材料等上游产品价格上升及劳动力成本上升加大企业提高产成品价格的压力,价格上涨对企业生产和居民消费、投资行为产生较大影响。引起价格上涨的原因复杂且相互交织,由于本轮价格上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及物流成本上升的影响,因此对能源原材料依赖程度较高、运输路途遥远的一些西部省份价格涨幅相对更高。2011年价格上涨预期仍然较强,需采取综合措施加以治理。

  一、居民对价格上涨感受强烈,物价满意度降至低点。调查显示,有 35.4%的居民认为 2010年整体物价上升幅度为 5-10%,另有 46.6%的居民认为幅度在 10%以上,且边远欠发达地区居民和月收入 2000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对价格涨幅的感受度更高。恩格尔系数越高的家庭对食品价格上涨感受越强。中国人民银行 2010 年第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也显示,居民当期物价满意指数降至 13.8%,为调查以来(1999年第四季度)最低。居民感受的价格上涨幅度大于 CPI涨幅,且低收入家庭感受更为强烈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从心理角度看,居民对价格上涨的感受往往比价格下降的感受更为强烈。二是公众对价格的感受主要基于其经常购买的食品等,而价格指数还覆盖价格呈现下降趋势或保持稳定、但购买频率不高的产品,当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类价格上涨较快时,居民(特别是食品等支出占收入比较高的居民)感受更为强烈。三是价格同比涨幅是与上年同期相比,对当前价格的衡量存在滞后。四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某些价格上涨较快的新型消费不在统计指数范围之内。

  二、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及劳动力成本上升加大企业提高产成品价格压力。问卷调查显示,49.7%的被调查企业反映 2010年主要原材料价格上升了 10%以上,其中农林牧渔业和制造业涨势最为明显(这一比例分别为 64%和 52.5%) ;超过八成的企业反映主要原材料变化对企业生产影响较大,其中制造业这一比例最高。同时,企业还面临着不断上升的劳动力成本压力。由于价格上涨导致生活成本增加,工人提高工资的诉求有所增加,有 57.4%的企业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上升 10%以内,另有 25.8%的企业上升 10%以上。农林牧渔业、住宿餐饮业和中部地区的湖北、江西、河南工资上升幅度相对较高。由于价格与销售紧密相联,有近一半的企业维持产品价格不变或降低,但面对巨大的压力,多数企业还是实施了提价措施,被调查企业 2010年平均调整价格 1.5次,其中有 23.4%的企业提价幅度在 10%以上。

  三、 价格上涨一定程度抑制居民消费意愿, 改变居民投资偏好。 调查显示, 超过八成的居民反映 201年价格上涨对其家庭生活影响程度“很大”或“较大” ,其中,农民、离退休人员和月收入 2000元以下的家庭受影响最大,随着家庭收入的提高这一程度呈阶梯状递减。同时,价格上涨对居民消费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有 62.5%的被调查者消费意愿降低,35%的居民减少了外出就餐,31.1%的居民减少了外出旅游计划。价格上涨背景下,居民寻求资产保值增值的愿望上升:被调查者打算在 2011 年购买房产和投资股票的比例分别较上年提高 3.1个和 2.4个百分点。

  四、社会主体未来通胀预期仍较强烈。调查显示,93.1%的被调查企业和 76.6%的被调查居民对未来的价格走势持看涨态度,其中,37.1%的被调查企业认为 2011 年主要原材料价格将上升 5-10%,43.4%的企业认为工人工资成本会上升 5%以上,而为了化解压力,79.4%的企业认为有必要提高主要产品价格;有 63%的被调查居民认为 2011年价格会上升 3-10%,有八成居民会要求提高工资,进而可能对整体价格水平产生进一步的压力。

  总体上看,本轮价格上涨的动因较为复杂,全球货币条件持续宽松,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内要素成本上升等因素交织在一起,互相作用,共同推动价格上涨。

  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主要经济体货币条件持续宽松,美元等主要计价货币总体贬值,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断攀升,加上国内投资需求旺盛,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2010年代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 CRB 期货指数总体快速上涨,尤其进入下半年后,CRB 期货指数 6 个月内攀升 27%,半年涨幅创下自 1956年该指数创立以来最高。中国进口铁矿石价格年内涨幅达 62%。对能源和原材料依赖程度较高的一些西部省份受影响更大,如新疆石油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 50%以上,2010年新疆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为 25.3%。

  二是劳动力等要素成本加快上升。2010 年,全国共有 30 个省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月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长幅度为 22.8%,调查也显示,超过八成的被调查企业提高了工人工资。一些地广人稀、劳动力相对短缺、对省份外劳动力依存度较大的西部省份,劳动力价格涨幅相对更大,调查显示,2010年新疆伊犁州建筑工地木工、瓦工工资上涨 20-50%;吐鲁番畜牧业养殖大户反映,2010 年雇佣男劳动力工资比上年上涨 40%左右。

  三是物流成本偏高、上涨较快。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统计,2010年我国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 GDP的 18%左右,远高于发达国家 9%左右的水平,其中,运输费用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超过 50%一些地处高原内陆、外运物资多、运输路途遥远的西部省份受物流成本上涨影响更大。如青海省 90%的生活资料需要从外埠输入,90%的工业品销往周边地区,青海省物流费用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 25%,以标准粉为例,山东价格为 2.6 元/公斤,加上运输成本,到青海的销售价格就要达到 3.6/公斤,比产区高 38%。

  多方政策发挥合力, 推动服务业发展成效显著

  “十一五”时期,国家大力务外包、创意产业等新产业加快发展。

  金融创新步伐加快,对服务业支持力度增强。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先后制定《关于金融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意见》 、《关于金融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并会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共同制定《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金融机构结合服务业自身特点,大力推动金融创新, 拓宽信贷支持手段, 提高信贷支持效率。

  一是创新金融产品,对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依托产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配套服务关系,推出了预付账款融资、存货融资和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等信贷产品。二是创新担保方式,通过扩大服务业有效抵(质)押担保物、加强与担保机构合作等措施,缓解服务业企业有效担保不足问题。三是创新对接方式,拓展银企沟通合作渠道。山东在全国率先建立网上银企合作机制,创建“金企俱乐部”网站,借助互联网信息优势,提高银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着力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加快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服务业发展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服务业发展环境持续向好。国务院对加快发展完善服务业提出了相关要求和实施意见,各地政府也结合当地实际,提出特色化的服务业发展战略。广东要求以发展现代服务业来推动广东由“服务业大省”向“服务业强省”转变;山东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服务业集聚发展载体,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重点支持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科技信息等十大领域;天津加快完善服务业体系,以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推动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服对接效率,发挥创新融资产品在服务业企业融资中的重要作用。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