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布2010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全文)

2011年06月02日10:36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金融安全区 生产性服务业 劳动力相对短缺 联动模式 质押式回购 武汉城市圈 成渝经济区 藏系羊 基金资产净值 融资融券业务

  (四)银行业金融机构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持续改善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基本完成。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各分行按照总行的统一部署,继续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资产负债规模平稳增长,资产质量、盈利能力稳步提升。2010年 7 月,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实现 A+H 股公开发行上市,至此,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基本完成。农业银行各分行深入推进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甘肃、四川、广西、福建、山东、重庆、吉林、湖北等 8 家分行扎实推进深化 “三农金融事业部” 改革试点工作。此外,8 月中国光大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顺利挂牌上市。

  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继续深化。国家开发银行各分行按照商业化改革要求加快推进业务模式和经营机制转型,积极建立与国银金融租赁公司、国开金融公司的协调发展机制。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研究制订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改革实施总体方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各分支机构积极构建适应现代银行要求的体制机制,积极开创独具特色的信贷支农途径。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改革稳步推进。江西城市信用社改制全面完成,新疆、甘肃部分城市信用社改制为城市商业银行。部分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少数尝试跨国经营。江苏、浙江、安徽、广东、福建、四川、重庆、新疆等省份城商行法人机构改革深化。北京银行设立阿姆斯特丹代表处,包商银行与蒙古贸易发展银行开展全面合作,富滇银行赴老挝设立代表处。贵州、陕西、新疆、河北等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完成更名改造,湖北五家城市商业银行合并重组筹建湖北银行,湖南株洲等四个城市商业银行和邵阳城信用社重组成立华融湘江银行;宁夏、吉林等省份城市商业银行通过增资扩股,提高资本充足率,增强抗风险能力。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在中国人民银行专项票据资金支持下,农村信用社资产质量显著改善。

  2010 年年末,按贷款四级分类口径统计,全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例为 5.6%,比上年末下降 1.8 个百分点。资金实力显著提高,支农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和农户贷款余额分别为3.9 万亿和2万亿元,比上年末分别增加 7825 亿元和 3937 亿元。 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一定进展。 截至 2010 年年末,全国共组建以县(市)为单位的统一法人农村信用社 1976 家,农村商业银行 84家,农村合作银行 216家。广州农商行等部分农村商业银行跨省发起设立村镇银行,重庆农商行成功实现境外上市。新型农村组织加快发展。2010 年,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组织继续快速发展,金融支持“三农”的力量进一步加强。各地区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增长迅速,西部地区新型农村组织占比最高(见表 5) 。安徽336 家小额贷款公司获准筹建,其中 211 家挂牌开业;云南批准设立 228家小额贷款公司;宁夏新增 342 个“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新疆新设 157 家农村资金互助组。新型农村组织扎根县域经济,资金主要投向“三农”和中小企业,助推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 5 个计划单列市提前实现乡镇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多样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推出。内蒙古县域金融机构深入推进“一县一品”信贷政策产品化工作,创新信贷产品 50余种;江西不断加强林业发展金融支持,林权抵押贷款余额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辽宁各类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业务贷款年末余额已超过200 亿元,惠及农户超过 80 万;重庆在全国率先开展银行卡 POS 助农取款服务试点,采取与村委会合作的方式设立农村便民金融服务点,进一步探索解决偏远地区银行服务网点不足的问题。

  二、各地区证券业

  2010 年,我国进一步完善证券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积极推进融资融券业务试点、股指期货合约上市等产品创新。证券市场筹资规模增长较快,交易保持活跃,证券经营机构稳步发展。期货市场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一)上市公司数量增加,证券市场筹资规模增长较快上市公司数量增加。

  截至 2010 年年末, 我国境内上市公司总数(A、 B股)2063 家, 比上年增加345 家,增长 20.1%。分地区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境内上市公司数量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62.4%、15.2%、16.4%和6.1%(见表6) ,东部地区上市公司数量仍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证券市场筹资规模增长较快。债券市场发行规模稳步扩大,东部和东北地区国内债券筹资额占比较上年有所下降,中部和西部地区占比较上年有所上升。股票市场筹资规模大幅增加,全年沪、深 A 股市场累计筹资 8955 亿元,比上年增长129.9%,其中北京、广东、上海筹资额居前三名,合计占当年国内 A 股筹资总额的一半。创业板市场稳步发展,全年公开发行创业板股票 117 只,筹资 932 亿元,占当年新股发行融资总额的20.1%。截至 2010 年年末,创业板上市公司 153家,市值总计 7365 亿元,比上年末净增 5755 亿元。

  (二)股票市场交易保持活跃,证券经营机构稳步发展股票市场交易保持活跃。全年沪、深股市累计成交 54.6万亿元,同比多成交 9647 亿元。年末沪、 深两市的股票总市值为 26.5 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 8.8%,占 GDP 的比重达到 66.7%;股票流通市值为 19.3 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 27.7%。年末,上证综合指数、深证成份指数分别比上年末下跌14.3%和9.1%。证券经营机构稳步发展。截至 2010年年末,106 家证券公司共有营业部 4644 个,比上年末增加 688 个,增幅 17%;总资产近 2.0 万亿元,净资本 4319.3 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 3%和增长12.7%。 全年106 家证券公司均实现盈利, 共实现营业收入1911亿元,累计实现净利润775.6亿元,分别同比下降 6.8%和 16.9%。年末,全国共有基金管理公司 63 家, 比上年末增加 3 家;注册资本累积94.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亿元, 增长9.2%;证券投资基金 704 只,比上年增加 147 只,基金资产净值合计达 2.5 万亿元。分地区看,基金公司仍集中分布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其中,东部地区 60 家,西部地区 3 家。

  (三)期货市场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交易规模进一步扩大2010 年,我国期货市场保持了近年来的较快增长势头。全年期货交易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期货合约 31.3 亿手, 成交金额达 295.9 万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45.3%和136.9%。其中:沪深 300 股指期货累计成交 9174.7 万手,成交金额 82.1 万亿元, 占全年期货市场成交总的 26.6%; 已上市的 23 个商品期货品种累计成交30.4 亿手,成交金额 227 万亿元,占全年期货市30.4 亿手,成交金额 227 万亿元,占全年期货市场成交总额的 73.4%。从成交金额占比看,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四大交易所所占比例分别为 39.9%、20.0%、13.5%和 26.6%。其中,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成交金额所占份额同比分别下降 16.6 个和15.4 个百分点;郑州商品交易所成交金额所占份额同比提高 5.4 个百分点;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自股指期货合约推出一年以来,成交金额占比快速上升,已超过大连及郑州商品交易所位居第二。

  三、各地区保险业

  2010 年, 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和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国进一步完善保险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各项改革,保险市场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

  (一)保险经营机构不断增加,保费收入稳步增长

  2010年年末, 我国共有保险法人公司146家,比上年增加 8 家; 保险专业中介机构 2550 家,兼业代理机构 19 万家,营销员 330 余万人。 东部地区保险法人总部数量占全国的 85.4%(见表 7) ,集中度继续提高。保险公司的资产总额为 5.0万亿元,同比增长 22.0%。全年实现保费收入(指原保险保费收入,下同)1.5 万亿元,同比增长 30.4%。中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占比 95.6%,同比下降 0.3 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保费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 30.5%、 31.5%、 29.6%和 28.4%。广东、江苏、山东三个省保费收入超过千亿元。在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海南省保费收入增速最快,同比增长 45%。

  (二)人身险和财产险业务发展态势良好,

  农业保险试点稳步推进人身保险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2010 年,全国人身保险保费收入 1.1 万亿元,同比增长28.7%;行业实现总利润 654.4 亿元,同比增长51.7%。 人身险业务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新单期交保费增速比趸交增速高 7.2 个百分点,银保渠道新单期交业务比趸交业务增速高 33.5 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人身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 28.7%、 28.8%、 27.1%和25.3%。财产保险业呈现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2010 年,财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 4026.9 亿元,同比增长 34.6%;占全国保险业总保费收入的27.7%, 同比提高 0.9 个百分点。 中资财险公司保费收入 3984.1 亿元,占据了 98.9%的市场份额,分地区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财产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 35.4%、42.0%、35.7%和 38.6%,江西、海南、吉林同比增速超过 50%,分别为63.2%、55.6%和50.5%。农业保险工作取得积极成效。2010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支持农业保险发展。在政策引导鼓励下,保险机构参与农业保险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农业保险经办主体从最初的 6家增加到 18家,并新开展了马铃薯、青稞、牦牛、藏系羊、天然橡胶保险等试点。目前,开办的险种已达 14个,并覆盖了所有粮食主产区。黑龙江垦区的主要粮油作物基本实现了 “应保尽保” ; 安徽农作物的总承保覆盖面达 72%;内蒙古、吉林、新疆的主要农作物承保覆盖面均超过了 70%;江西重点产粮县水稻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全省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 79.6%,增速居全国第一。随着覆盖面的扩大,农业保险已成为农民灾后恢复生产和灾区重建的重要资金来源。

  (三)保险赔款和给付支出继续增长

  2010 年, 保险业原保险赔付支出 3200 亿元,同比增长 2.4%。其中,财产险各类赔款及给付1756 亿元,同比增长 11.4%;人身险各类赔款及给付 1444.4 亿元,同比下降 6.8%。分地区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各类赔款给付占比分别为 54.6%、18%、18.6%和 8.9%,与上年相比,东部和东北地区占比分别下降 1.3个和 0.7 个百分点,中部和西部占比分别提高 0.7 个和1.4 个百分点(见表 7) 。分省看,青海、宁夏、四川等7 个省份各类赔款给付支出增速达到两位数,北京、黑龙江、天津等 9 个省份出现了同比下降。

  (四)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水平继续提高

  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均较上年不同程度提升。保险密度增长较快,各省份增幅均在 15%以上,但区域差异仍然明显,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保险密度最高的 5 个省份均在东部地区。保险深度排名与保险密度排名差别较大,除北京、上海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均居全国前两位外,江苏、浙江等保险密度较高的省份均位列保险深度 10强之外, 主要是由于这些省份的地区生产总值规模较大。

  (五)各项改革创新稳步推进

  2010 年,我国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强化市场行为监管,出台保险投资新规,启动保险营销体制改革,推出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各地区保险业积极开发新产品、创新业务模式,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能力进一步增强。天津保险参与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辽宁森林保险、科技保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项目取得实质性突破;江苏在全国首创包含“自然灾害条款”的保险产品;广东省在推广外币保单、电子保单、 “湛江模式”等方面成效显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