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外汇局:将扩大证券机构对外投资试点 五券商逐鹿IPO上市第一单 -中国或商业运营煤层气 民营资本捷足先登 能源供应形势全面偏紧 -每年"喝掉"40多亿吨污水 污染使渤海不堪重负 鄱阳湖水质下降 -中行报告:8月加息可能性不大 未来加息趋向以存款利率上调为主 -成都放宽申购条件 外地人可买成都限价房 房贷首付标准暂不上调 -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影响出口总量 每年将调整一次目录 直播实录 -全国薪酬预计上涨近8% 涨幅列全球第一 快速消费品业涨幅最高 -沪深股市总市值首超GDP 逼近22万亿 年内或成全球最大IPO市场 -银监会:农村小额贷款可达30万元 外资行首度获准试水农村金融 -今年以来气候异常 汛情大灾情重
浙江富阳政府出资500万建拾荒者公寓惹争议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8 月 10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引发争议的管理模式

按照楼丰的说法,9月中旬拾荒收旧者就可以入住“集中居住地”了。那么,到时候会有多少人愿意搬迁入住呢?“集中式管理模式”的成效到底如何呢?这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但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对拾荒收旧者如何管理,一向被认为是城市管理中的一个难题,杭州市下辖的几个县市已开始率先想方设法,探寻摸索解决这个难题的办法。

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尝试的是“政府直接介入”的管理方式。成立“收旧拾荒管理服务站”,负责拾荒者审查、登记、发证、管理工作,服务站直接隶属于镇政府综治办领导。镇综治办同时制定了管理办法,比如,在瓶窑镇拾荒的人员要向服务站缴纳200元钱的押金,50元的统一背心费和三轮车喷涂成本费,以及每天1元钱的三轮车租金。而杭州市临安市探索的是“公司化”的管理方式,成立了临安安洁收旧拾荒有限公司,对城区拾荒者进行了统一着装、统一车辆、统一佩证,拾荒者要向公司支付成本费和管理费。

然而,上述两种管理方式一经公布,便引来强烈争议。而争议的焦点集中在,政府或者公司向拾荒者收取相关费用,将使微利的拾荒业更加无利可图,使原本就处于社会底层的拾荒者们的生活更加窘困。有人甚至说,政府有与民争利的嫌疑,而公司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它能否真正地负起管理之责呢?

富阳市效仿的嘉善县“集中居住模式”也曾遭到过质疑。嘉善县魏塘镇城东村是当地最大的拾荒者和收废品人员聚集区。去年10月,城东村拿出村里120万元建起了集中居住房,统一出租给拾荒收旧者,但每月300元的租金遭到破烂王们的抵制,“每个月能挣六七百元都很不错了,哪能承受300元的房租?”

管理的难题

富阳市城管执法局办公室副主任楼丰认为,富阳和嘉善不一样,富阳市是市财政出资,而嘉善是村里投资,本身就有点盈利的想法。富阳市也曾考虑过将免费开放。“但这个想法行不通。如果免费,势必造成混乱,很难确定谁是拾荒者,没有身份证明,根本没法区分。”

杭州市政协常委张少华曾对拾荒者管理问题关注多时。他建议富阳市将集居房定为公益性质住房,产权由政府所有以较低价格定位,从满足拾荒者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做起,避免因为市场化运作增加了其拾荒成本。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罗卫东认为,政府在解决类似拾荒这样的微利行业存在的问题时,最好是寻求介于市场和政府之间的某种组织形式来解决,比如有机整合环境部门和城管部门的权限组成一个非盈利性的第三部门来规范拾荒市场。(马海伟 牛亚皓)

 
来源: 郑州晚报
   上一页   1  2  



相关文章:
天津将建第2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五成垃圾将用于发电
浙江湖州船民送垃圾上岸 送20次以上奖毛巾肥皂
巴曙松:炒垃圾股损失大过被抢劫
巴曙松:垃圾股低价高估值 市场风险较大
年底可用填埋气发电 首座垃圾发电站将年底投运
ST垃圾股炒作死灰复燃 建议投资者勿跟风投机
北京市六里屯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被令暂停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年底前建成 每年发电2.2亿度
环保总局:北京六里屯垃圾发电项目应缓建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中央将补助近千万试点中西部贫困县开发 试点县需符合4个条件
外资首获国内煤炭开采许可 开发年产430万吨山西大宁煤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理财技巧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网络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