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全文

2013年09月26日14:17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海水水质标准 海洋倾倒区 砂质海岸 空气吸收剂量率 海洋环境质量 海洋环境监测 近岸海域 海水浴场 管辖海域 工业用水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2012年5~6月监测结果表明,监测海域属于寡营养盐海域,在北部受亲潮影响显著的区域,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溶解氧含量高于黑潮延伸体及其以南海域。监测海域具有典型低生物量、低生产力的大洋海区特征,浮游生物种类组成丰富,优势种构成多样。监测海域水柱初级生产力平均值为68.78毫克碳/平方米?小时;叶绿素a平均含量为0.49毫克/立方米。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53种,主要类群为硅藻和甲藻,多样性指数均值为3.48。共鉴定出浮游动物351种,主要类群为桡足类、端足类和管水母类,多样性指数均值为3.06。亲潮流系和黑潮延伸体流系是影响该海域上层水体环境要素、生产力和生物量分布的主要因素。

  放射性水平状况

  监测海域放射性水平较上年有所下降,但仍受福岛核泄漏事故的显著影响;西太平洋海域放射性污染范围进一步加大,监测的游泳动物均受到放射性污染。核泄漏事故尚未对我国海洋环境造成影响。

  2012年6月,西北太平洋日本以东海域海水中放射性核素铯-137和铯-134的含量较上年有所下降,但仍显著高于核事故前日本近岸海水中铯-137和铯-134的背景水平。在垂向运移方向,放射性物质已扩散运移至200米或更深的区域;在水平运移方向,放射性物质继续向南运移,台湾岛东南方向430公里处公海海域的海水样品中检出正常情况下海水中无法检出的铯-134。

  2012年6月在西太平洋海域捕获的鱿鱼(巴特柔鱼)样品中放射性核素铯-137和锶-90最高含量分别是事故前的11倍和2.7倍,铯-134、铯-137和锶-90的含量较上年有所降低,但银-110m含量有所升高。此外,西太平洋紫魟、蛇鲭等其他游泳动物也受到放射性污染。

6 渤海重点海域生态环境状况

  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半封闭型内海,有辽河、海河、黄河等主要河流入海,河口湿地面积广阔,在我国海洋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和独特的功能。但由于封闭性强,水交换周期长,渤海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环渤海地区及渤海广阔流域的发展也对海洋环境产生了巨大的污染及生境破坏压力。2012年,渤海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比例已降低至约47%,第四类和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与2006年同期相比增加了近3倍,达到1.8万平方公里,约占渤海总面积的23%。2006年以来,渤海河口、海湾等重点海域生态系统均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

  盘锦近岸海域

  盘锦近岸海域位于辽河三角洲湿地分布区,是我国重要的渔业资源繁育区和鸟类资源集中分布区,具有芦苇荡和“红地毯”等宝贵的自然景观,也是斑海豹重要繁殖场所。

  盘锦近岸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不断加剧,第四类和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由2006年的420平方公里增加至2012年的1 210平方公里。近岸沉积物出现砷污染现象。

  受围填海等开发活动的影响,盘锦沿岸滩涂人工构筑物所占面积不断增大,双台子河口的天然芦苇湿地呈现明显缩减和破碎化趋势。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天然芦苇湿地面积减少60%以上,河口区重要经济贝类资源衰退,种群数量明显减少,蛤蜊岗文蛤资源已无法形成规模产量。

  锦州-葫芦岛近岸海域

  2006年以来,锦州和葫芦岛沿岸90%以上的入海直排口和排污河均存在超标排污现象,锦州-葫芦岛近岸海域污染范围明显增大,第四类和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由2006年的110平方公里增加至2012年的2 020平方公里,分布范围由锦州湾内扩展到葫芦岛北部近岸海域。锦州湾及毗邻海域沉积物中镉含量超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

  锦州湾生态系统多年来一直处于不健康状态。因大规模围填海,锦州湾海域面积严重缩减,2007~2011年,海域面积累计减少约43%,湾口变窄,水深淤浅,水交换受阻,污染物输移能力减弱。

 

   上一页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