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滚动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 发展观察
-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 环球资讯
-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追踪
- 观察与思考
- 中国之窗
-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老舍茶馆里正在化妆准备上台表演的艺人
利群烤鸭店店主张利群
老舍茶馆的艺人 本刊记者 肖翊 摄
老北京胡同里下棋的老人
中国经济周刊8月11日报道 7月5日,和振岐老人同往常一样,搬着板凳坐在了大栅栏煤市街胡同门口,袖上别着治安协管的红袖章。在许多人看来,胡同口的老人便是老北京的一个生动写照。
近日,随着北京市政府对首都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的调整,作为北京传统文化重要代表的宣南文化,再一次吸引了众多的关注。根据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宣南文化的主要聚集区——宣武区被划入了新的西城区。打通南北区划后,在北京800年建都史中沉淀下来的“宣南文化”,将如何发展?
老北京眼中的宣南变化
和振岐一家在大栅栏煤市街的胡同里已经居住了三代。100多年来,这片被称为历史文化遗存的老房子一直保留着旧貌:一个大院挤进挤出的20多户人家、从未完整修缮改造的房屋和陈旧的居住设施。据老人介绍,旧城改造的说法很久了,但一直未见行动,“这儿依然是一个10块钱就能吃饱,30块钱就能住店的地方”。
清代,宣武门以南地区被称作“宣南”,大体上便是原宣武区的管辖范围。人们在天桥一带表演、观看杂耍等民间娱乐,进京赶考的学子也到这里的会馆住宿,于是形成了南城特有的天桥民俗文化、大栅栏商业文化、琉璃厂士人文化的风貌,并逐渐演变为一个具有独特意蕴的地域文化概念,那就是“宣南文化”。
和振岐老人向记者描述了他所经历的“宣南文化”的变迁。“前门大街的五大戏楼已经只剩下庆乐大戏院还在演;天桥的杂耍早就没了,曾经从天桥走出的相声演员也不说相声了;内联升的布鞋现在我们也买不起了;天桥广场也没什么人去,现在只有北京杂技团和郭德纲的德云社……”显然,老人对曾经停留在他那个年代的“宣南文化”有着深刻的记忆,而如今,在他看来这些显得越来越不纯正了。
皮影的生存难题
作为事业单位,北京皮影剧团有11个事业编制,目前只有6个人,北京皮影剧团演出队队长——46岁的路宝刚是团里最年轻的。据路宝刚介绍,北京皮影剧团没有专属的办公场所,没有固定的演出场地,更没有所谓的“剧场”,一度曾寄居在宣武文化馆办公,今年6月,因为宣武文化馆的搬迁,北京皮影剧团又被安置在北京杂技团一楼的通道和用木板隔出的临时仓库里。
已经搬来一个多月了,通道的破旧桌椅上落了一层灰尘,而堆放表演设备的仓库凌乱不堪。路宝刚说:“因为没什么事可做,大家都忙各自的事情去了,除非有人来找我们演出,不过一年也就几次。”据其介绍,这两年北京皮影剧团已经没有新戏了。创作一部新的皮影剧多则需要三四万元,小成本的剧也得四五千,现在团里是自负盈亏,没有资金来做前期创作的投入。
10年前,皮影剧团无论队长还是演员,工资都是1100块钱,如今工资没变,人变得越来越少了。有的退休了,有的不干了。“我们也曾找过一些年轻的学徒,其中有很有天赋的小孩,他们喜欢皮影表演,甚至表演得比有的老演员还好,但在几个月前,他们全走了。”说起他带出来的年轻人,路宝刚老泪纵横。“孩子们走是有原因的,每个月500块的工资再加上越来越差的工作环境,让他们生活窘迫,所以大多选择去工厂上班了。”在路宝刚看来,最心痛的莫过于皮影后继无人。
新的区划调整让路宝刚萌生了新的希望,他说,希望新西城的文化创意产业规划和政策能够挽救皮影戏。
(本文来源:中国经济周刊)